2015年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3)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2015年杭州市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B. “温李新声”内容以表现市民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为主,借助固有意象传写人的内在
情思,正面揭示了他们微妙难言的内心世界。
C. “温李新声”,诗风绮艳,多愁善感,是晚唐诗坛灿烂的艺术形式,被人称为唐诗百
花苑里的“秋花”与“夕照”。
D. “温李新声”,表现了晚唐一部分才士迷惘自失、无所适从的精神状态,是他们精神
苦闷、“世纪末”心态的典型写照。
8.心理不属于“温李新声”诗风形成原因的一项是( )
A. 贞元、元和之交,社会政局不稳,王朝自救失败,唐帝国趋于衰亡,文人才士精神心
灵迷惘自失、无所适从。
B. 相比于初唐、中唐时期,晚唐文人与朝廷的关系要疏远得多,他们作为传统士大夫许
身报国的情怀也变得冷淡。
C. 部分士子与城市商品经济及其文化娱乐生活发生亲密接触,以“浪子文人”自命的新
型士人群体及其生活方式产生。
D. 文人才士将诗兴投向平凡琐屑的日常生活领域,或冷嘲,或观望,以“即世”式的品
味情趣代替“济世”怀抱和“超世”境界。
9.指出“‘即世’式人生态度”的具体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13分)
苔 痕
司马中原
若说记忆也有颜色,我的记忆便改以柔黯的苔绿作为底色了罢。为何那样执着地偏爱苔藓?一时很难说出缘由,总和童年的生活环境,以及本身的性格有关罢。有时,我相信若干感觉是无法解释的,它像蜗牛,常常伸出它灵敏而微妙的触角,向空里探索什么,等你试图触摸,它便闪缩了,不留一丝痕迹。
童年的眼中扬现出初醒的记忆,那世界是苍老的,灰与绿间杂的颜色,斑斑驳驳的,像一幅残缺的画。风沙尽管在街道上飞扬着,但家宅和小镇的容貌,却沉静安详、毫无改变。砖面剥蚀的墙壁,檐间零落的虎头瓦,长廊下雕花的斗拱,生满尖塔形瓦松的屋顶,到处都被苔藓浸染着,有一股沉滞的暮年气息。
我很难明白,那黯黯的、深浅不均的绿苔,是怎样在流光缝隙里悄悄生长起来的?有一些是绒状苔,绿泼泼的一片,沿着地面方砖的砖缝,阴湿的墙角,这里那里,很有耐心地爬行着。蹲身细看,能察见苔面上细柔的茸毛。另一些白色的苔藓,人都叫它霉菌子,它们的形状极像野菌,却远较野菌细长,在阴暗中幽幽地亮着,像朵朵见不得阳光的梦花。粒状苔多半生在庭树的枝干上,一粒粒地凸起,呈鲜活的粉绿色。
几乎所有的苔藓类植物,都有喜雨的特性,夏秋雨水多,它们绿意盎然,显得非常活跃,若逢久旱无雨,它们的色泽便逐渐转黯,显得干缩了。无怪乡野上的人们,常用它色泽明暗的变化,去判断天气的阴晴和年成的涝旱了。无论它的色泽是明是黯,苔藓的绿,总显示出自然的幽宁来,那是一种使人安心无恐的颜色。它和古老的镇街,剥蚀的砖墙,零落的星瓦,融合成一种梦般的实景,仿佛凌驾在流光之上。 ..
面对那些苔藓,我的感觉古老而奇异,它会勾使人推想到自己生前那一长串岁月,以及在那串岁月里活过的人们。他们年轻过,镇上的屋宇房舍也都年轻过。但那已很难想像了!我也曾凝望过一张张满布皱纹的脸,总是想不出那些脸在年轻时像什么样子,苔痕把许多往昔的时间覆盖着。 ..
离家后,奔走长途,每见着苔藓,便忆念起乡愁家宅来,倒不全是乡愁,而是对生命本身的回头和依恋。想着苔痕,想着一院幽绿,那气氛温炙着胸臆,难以言宣,像面对着老祖父多皱的眼,或是母亲在窗前抬起脸,唇边展露出的带点儿凄迷又带点爱悦的笑容。
在岛上活过了二十五度春秋,我不知道燕群是不是来自遥远的故乡,但秋空少见鸿雁,也未曾听见雁语。现代人群的生活观念,将就锐意求新,即使偶至苔藓生长的地方,怕也没有谁有那份闲情去注意了。南方多雨,季候潮湿而温热,苔藓极易蔓生。我曾经在深山抚摸过大片大片的苔藓,却很难把那片绿意染进心里去,这才体悟到所谓归隐居,根本不切实际。摇晃着白头,念几首感叹的诗,那时代也早已远去,不会重回。除非具有超常的魔法,能使
下一篇:折扣 纳税 利率 成数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