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细菌各论
时间:2025-04-18
时间:2025-04-18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学各论山西医科大学微生物教室研 王根维
第9章 球菌(coccus) G+: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 G-: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 G+球菌,固体培养基中为典型排列 方式:葡萄串状,脓汁或液体培养 基中可为双球或短链状,在体内可 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需氧或兼性厌氧. 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菌落:中等大小(1-2mm),圆形,光滑, 不透明,各种脂溶性色素. 血琼脂平板上生长繁茂并形成全透明溶 血环(β溶血). 3生化反应:触酶阳性(可与链球菌鉴 别),致病菌分解甘露醇
4.抗原构造 (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90%金黄色葡萄球菌, 功能与作用:与人或豚鼠、小鼠等哺乳动 物I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的作用: a 协同凝集试验:检测抗原(体外) b 抗吞噬、促细胞分裂、破坏血小板、 引起超敏反应.(体内)
(2)荚膜多糖:粘附作用.
(3)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为磷壁酸中的组分,分为两群 A群――金黄色葡萄球菌 B群――表皮葡萄球菌 5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类型, 分为三种:
主要性状 金黄色葡 表皮葡萄 腐生葡萄 萄球菌 球菌 球菌 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色或柠 檬色 血浆凝固 + 酶 α溶血素 + SPA + 甘露醇发 + 酵 致病性 强 弱 无
(2)根据血浆凝固酶分型:血浆凝固酶阳 性与血浆凝固酶阴性.血浆凝固酶阳性的 又可根据噬菌体分4群23型. (3)根据核酸分析的遗传学分型: 据16srRNA分为48个种与亚种. 6.抵抗力:较强
抵抗干燥,热(80℃,30min),盐 (10-15%)
碱性染料敏感(结晶紫,龙胆紫) 耐药菌株迅速增多 (二).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凝固酶(coagulase):能使含有枸橼 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 固的酶类物质。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 病性的重要指标。
分类: a.游离凝固酶 (free coagulase):分泌至菌体外的蛋 白质,作用类似于凝血酶原物质,使血 浆发生凝固(用试管法测定) b.结合凝固酶 (clumping factor) :结合于菌体表面, 是菌株的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用玻片 法测定)使菌体凝集。
作用: a. 抗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 质的破坏 b.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具有一定的保护 作用。 (2) 葡萄球菌溶素 (staphylolysin): 损伤细胞膜的细胞毒素,分为α、β、 γ、δ等。α 溶素为不耐热的蛋白质; 对多种哺乳动物红细胞有溶血作用;.对 有吞噬作用的
细胞及多种组织细胞有损 伤作用
(3)杀白细胞素(leukocindin):由快 与慢两部分组成,联合发挥作用.攻击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部位:细 胞膜. (4) 肠毒素 (enterotoxin):引起急 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热稳定的可溶 性蛋白,耐热100 0 C,30min: 抵抗胃 肠液中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5) 表 皮 剥 脱 毒 素 ( exfoliative toxin, exfoliatin) 所致疾病:烫伤 样皮肤综合征(剥脱性皮炎)
(6)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
所致疾病: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紊乱 毒性休克综合征(TSS) (6)其他:菌体表面结构(SPA.荚膜)、 耐热核酸酶、透明质酸酶、脂酶等.
2.所致疾病 (1)侵袭性疾病:局部感染与全身感 染. 皮肤.各种器官.全身的化浓性感染. 特点:浓汁金黄色,黏稠,病灶局限, 界限清楚.
上一篇:溧河乡卫生院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下一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