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透视大学生就业难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延 边 大 学
学 讲 座》 《现 代 社 会
论文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班 级:2010级
指导老师:
二〇一一年七月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加强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主导作用、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用人单位端正用人观念、加强人才储备及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等方面探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社会学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趋势
据教育部统计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大学毕业生人数495万;2008年,559万人,比上年增加64万人。这是一组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2006年平均为70%。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2008-2010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为1 792万人,年平均数量高达597·3万人,其规模比2007年又增加100万人。2010年则达到640万人之多。这进一步向我们预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在近几年依然处于相当严峻的局面
二、 就业难的社会原因
一个问题的出现有很多原因,特别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国度,就更不用说其原因的复杂多面性了。关于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已经有众多学者专家及相关研究单位多角度分析过,有人说都是扩招惹的祸,不可否认扩招是导致就业难的最直接的原因,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更谈不上全部因素。还有人就从教育制度,从高校自身,从学生本身,从用人单位,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分析,显然这些都是问题的原因所在,都从一定程度和层面上道出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但从社会学角度去考虑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社会和历史背景原因,对于大学生就业难这样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算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的一个特色。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 大学生的身份转变对社会分层理论暂时的不适应
职业选择决定社会地位。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就难在大学生就业期望期过高。其实高期望期后还隐藏着更深的原因。按照,社会分层理论的观点,个体的职业选择与社会地位相关的。这是因为,社会本身具有一定的等级结构,个体依据所拥有的资源在社会结构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中获得一定的位置。而个体的职业选择往往与经济收入、社会声望及权力等稀有资源相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决定了个体在社会等级中的位置。
初次就业是个体职业生涯的起点,其情况决定个体的首个社会地位,也影响其代内流动。因此,从这点来说,大学生对初次就业有较高期望期是可以理解的。但当今大学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而对于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求职者来说,社会优良的岗位是有限的,所以个能否成功就业,满意就业,既受制于个体的素质,也受制于现实的供求关系。很显然,当今许多大学生对于自身身份的转变和社会所存在的分层一时还难以适应,既无法转变角色
2、社会转型时期,就业“难”是社会发展一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是一种暂时的历史现象。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结合国际社会发展的惯例,在这一时期,社会吸纳人才的数量有限,工作岗位只是对那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更加青睐。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升级换代此起彼伏;国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减员增效日益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面临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人员精简分流等等。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不能像以往那样吸纳大量劳动力,相反还造成了大量从业人员的体制性失业。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很大影响。
3、是中国社会制度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产物
社会经济的转型导致大学生就业择业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发生根本的转变,从过去“计划”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转变为“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这样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制度转型还在进行中,与市场经济社会所要求的制度和运行机制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健全,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人力资本价格估价机制还没有形成。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当前,层和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大学生担任公务员和教师,可是大学生的户口和档案被派遣到工作地,再想流动就会碰到制度性障碍。再者,现在的招聘会,动辄两三年工作经验,完全把刚毕业的学生挡在门外。还有其他的地域差异,性别歧视等完全不公平的人为因素阻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三、关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社会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因此也就不可能指望能在短时间内能有校的解决。由于扩招,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一时难以完成,社会正处在急剧的转型之下,可以说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一时难以缓解,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可能要延续到2015年左右。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对策。
1、加强国家主导地位,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的招生和就业政策。
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因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政府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注重扶持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努力提升经济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就业。同时,政府各主管部门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就业优先”思想,工作重心从以前的就业管理转变到就业服务上来。
2、加强就业指导教育,转变高校办学模式,增强市场意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如大班上课,老师理论一翻就完事。而要全面深入的真正花功夫去做,将就业指导纳入正规教学计划,重点对待。另外,就业指导应向课外延伸,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完成的,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此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适合己的职业选择。首先,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树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观。其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内容,缩短大学生就业的适应期。再次,高校要时刻树立质量意识,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3、学生应转变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增强竞争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娇子”,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在校期间要有良好专业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同时走出校门,去了解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了解行业就业状况。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活动,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加入大学生就业行列,完善用人制度。
通过多种形式鼓励用人单位的加入到大学生就业的行列中来,如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从而缩短大学生上岗培训时间,稳定人才供给,完善人力资源用人制度。这样有了稳定的人才的制度,也可以大大降低人才频繁流动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参考文献】
1. 胡蓉平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建议》 中国青年报 2006年2月第2版
2. 步兴新 《“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学解读》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3. 姚裕群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演变与近期发展趋势》 人口学刊 2008年 01期
4. 刘向锋《浅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 中国轻工教育 - 2009年 16期
5. 曾威 〈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表象及根由〉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第3期
6.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7,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