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系认识实习报告(14)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认识实习报告
4.3.1电镀基础知识[1]:
1、电镀概念:电镀是利用电解方法对零件表面进行处理的加工工艺。电镀时零件是阴极,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直流电流的作用下在金属表面沉积形成均匀、致密的金属镀层。
2、电镀的条件 :电镀的必备条件是外加直流电源,镀液和镀件及阳极组成的电解装置。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
3、电镀的目的: 通过改变金属的表面外观和物理化学性质,达到耐磨性、耐蚀性和装饰性等技术性能。
4、电镀的基本过程:【工件】 → 【化学除油】 → 【清洗】 → 【电解除油】 →
【清洗】 → 【活化】 → 【清洗】 → 【电镀】 → 【清洗】 → 【干燥或钝化】 → 【清洗成品】
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电镀前处理:目的在于除去工件表面油污、氧化皮、锈蚀物等;手段有机械抛光、电化学抛光、喷砂等方法。
电镀: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
电镀后处理:通过清洗、驱氢、钝化、防变色处理以提高装饰性和耐蚀性。
5、电镀液的主要成分:
主盐:要镀层的盐溶液,电镀过程中要维持恰当的浓度比值。
导电盐:主要为了提高溶液导电率,降低槽压扩大阴极电流密度范围,使阴极极化 - 14 -
上一篇:2008《数控机床》考试题B答案
下一篇:CMOS制作基本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