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发布时间:2024-11-17

第二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40分)

1.下列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①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②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④曾益其所不能 ⑤入则无法家拂士 ⑥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 ⑦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⑦

解析 ①“错”通“措”,②“晖”通“辉”,③“要”通“徼”,④“曾”通“增”,⑤“拂”通“弼”,⑥“亡”通“无”。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遇:待遇。 .

B.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反:通“返”。 .

C.孙叔敖举于海 举:被举荐。 .

D.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暴:暴戾。 .

解析 A项应为“投合、契合”,B项应为“反省”,D项应为“损害、糟蹋”。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

C.爱人不亲,反其仁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解析 B项“于是”指“在这里”,C项“爱人”指“关爱别人”;D项“亲戚”指“内外亲属”。

答案 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书不说 矣 万物之怪 今日病..A. B. 怪之,可也 尧舜其犹病诸 ..

苦其心志之 必先 得志,与民由..C. D. 苟为后义而先 利吾身不能居仁由义 ..

解析 D项均为“遵循”。A项,劳累/以 为病;B项,怪事/,对 感到奇怪;C项,首先/以 为先。

答案 D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邻国事示之 民之多于 以行与..A. B. 荐之于天而天受之不与民同乐 ..

得为大丈夫乎,种之美者也 是焉 五谷者..C. D. 割鸡焉 用牛刀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

解析 C项均为疑问代词,哪里,怎么。A项介词,比/介词,向。B项连词,和/介词,跟。D项表判断/助词, 的人。

答案 C

6.从句式特点看,下列句子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3分)

A.而良人未之知也 B.此之谓大丈夫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之谓也

解析 A、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7.名句默写。(12分)

(1)____________,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善政得民财,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民亦乐其乐。__________,民亦忧其忧。

(4)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6)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答案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2)善教民爱之 善教得民心 (3)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4)地利不如人和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8.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0分)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注】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ǔ):疲惫的样子。③洋洋:舒缓摇尾的样子。④攸然:迅速的样子。

(1)子产使校人畜之池。(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④①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子产让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养在池塘里。

(2)所以君子可以被合乎情理的说法所欺骗,难以被不合情理的说法所欺骗。

二、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文,完成9~13题。(22分)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完。 .

B.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

C.鸡豚狗彘之畜 畜:牲畜。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重复说。 .

解析 C项,畜,饲养。

答案 C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C.然而不王者 .

D.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

解析 D项名词作状语,其它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D

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

C.是寡人之过也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 D项代词,这,这样的事,其它三项都是助词,的。

答案 D

12.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解析 B项不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 B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着的家人或者给死去的家人办理丧事都没有遗憾了。

(2)七十岁以上的人能穿上丝织的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像这样却不能成就王业,还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22分)

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

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

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

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

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

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于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

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

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②①

(东汉·庆劭《风俗通义·穷通》)

【注】 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嬖人有臧仓者沮君 嬖:宠幸。 .

B.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诬:陷害。 .

C.闲先王之道 闲:捍卫。 .

D.距杨、墨,放淫辞 距:抵制。 .

解析 B项,诬:欺骗。

答案 B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不果见王 君是以 千里而..A. B. 以承三圣者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 .

君必反予 克告于 王如改之,则.. C. D. 又绝粮于 邹、薛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

解析 D项,均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相当于“就”。A项,介词,表原因,“因”/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递进,“而且”。C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向”/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答案 D

16.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组是( )(3分)

绝粮于邹、薛A. 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

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B. 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

受业于子思C. 尝仕于齐,位至卿

鲁平公驾,将见孟子D. 识其不可,然且至

解析 B项,前者表现孟子不为人理解,后者表现的是其得到任用,分别对应“穷”和“通”。

答案 B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

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

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

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解析 B项,无中生有,强加因果。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孟子离开了昼邑,齐王也没有派人追他回去。C项,“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项,“率兽”,像野兽一样;“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

答案 A

18.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离开了昼邑,齐王并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2)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呢?

【参考译文】

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但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

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为何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呢?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 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 孟子

说:“要办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不办,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君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君赏识接见呢?”

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以致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罔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

三、语言运用(16分)

19.调整下列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词语和语序,使之句式整齐一致,语序合理。(8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富,那么国家就富;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农业兴,百业就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解决“三农”问题,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或:农业兴旺,则百业兴旺;农民富裕,则国家富裕;农村稳定,则天下稳定)

20.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8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①__?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__②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__③__,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__④__。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牵涉)很多方面,它需要__⑤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①处是一个问号,那么从文意看应该是对上面这种做法的质疑;而②处后面的句子是“无疑是正确的”,那么是对问题的肯定,但是后

面还有一个转折,所以这里应是对“洗脚”这种教育的一种概括,这属于“感恩教育”;第③处,结合前面这句话“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和后面的“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以看出不能搞“一刀切”的模式,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第④处注意关联词“不但”引导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⑤处既然是教育要涉及好多方面,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才行。

答案 ①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②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③“一刀切”的模式 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第二单元检测卷(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