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 发展史
主要考点有:英国宪章运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条件:①时代条件: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更加对立突出。②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③思想 来源:马、恩的建党活动。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意义:无 产阶级有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的阶段。2、列宁主义的诞生: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在列宁主义诞生 后,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3、毛泽东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
4、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推 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 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贡献: 推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
二、无产阶级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的贫富分化日益扩大。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经济地 位积极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兴起。过程:1836—1848年,英国工人要求取 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制定了政治纲领《人民宪章》,掀起了一 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的运动。结果: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失败。 意义: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英国历史及 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以后的国际工人运 动起了很大的借鉴作用。
2、巴黎公社: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 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同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 人起义,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成立:1871年3月下旬人民选举产生了巴黎公社,并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和行政、 司法机构,制定了保护工人利益的政策。 结果:资产阶级卷土重来,对巴黎公社发动了进攻,5月21—28日,“五月流血 周”惨遭失败。
性质: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背景:①一战给俄国带来深重灾难, 阶级矛盾激化;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③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政策;④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 起义的方针。过程:1917年11月7日取得胜利,成立世界上第一国 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巩固措施。 意义。 4、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二战后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原因:二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 力量;一些国家在苏联帮助下把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人民民主革 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概况:12个。
四、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1、苏联的成立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 社会主义建设(1)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期:1928-1937年,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 工业国;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 成。 (3)赫鲁晓夫时期:20世纪50年代,进行政治经济改革.改革激化社会矛盾,1964年 被迫下台.
(4)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先是经济体制改革,成效不大,国民经济和人 民生活水平下降.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导致苏联解体.2、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但成效不大,1989年东 欧巨变,执政党下台.
3、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内乱。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走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巴尔戈乔夫错误的路线 和政策;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性质:社会制度的改变。影响: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对比苏联和中国:建立政权: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列宁时期 巩固政权:1918年---1920年,国内革命战争 经济:1921年,新经济政策 建设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 经济 1928年---1937年,“二五”计划 建设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 政治:1936年,苏联新宪法 战争: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斯大林格 勒战役;1945年,雅尔塔会议;柏林战役。赫鲁晓夫 时期改革 时间:1956—1964年 内容:政治,经济 结果:失败
斯大林时期
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戈尔巴乔夫 时间:1985—1991年底 内容;经济改革未见成效;政治改革导致执政党地位下降。 结果:苏联
解体
改革
毛泽东 时期
建立政权:1949年,新中国建立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巩固政权:1950—1952年 抗美援朝(1950—1953)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 建设探索 1953—1956 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政治: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56----1976
经济: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政治:1966—1976“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
1987年:中共十三大—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时期
邓小平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比较:相似点: 1、都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3、都加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不同点: 结果不同。中国成功,苏联失败。 原因:中国改革从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 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在经济体制改革未见成效又 转向政治改革,结果由一党变成多党,权力分散,加上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新思维,导 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启示: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坚持共产党 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少数 民族关系等.
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一、19世纪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拉丁美洲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都是西 班牙的殖民地,葡西实行残暴的统治。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 命的影响,拉美人民展开了独立斗争。 2、过程:从1816年起,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解 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他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葡属巴西也宣告独立。
3、结果:基本上摆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暂时赢得国家独立。二、1857—1859年印度反英大起义 1、原因: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为了扩 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进一步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会民 不聊生,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过程:1857年,起义爆发,席举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地方,封建王公成为起义的领 导者,特别是杰出的女英雄——章西女王。 3、意义:印度人民的
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和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三、二战后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国家:中国、朝鲜、越南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 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2、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 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独立。1956 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非洲独立年”。到1990年纳米比亚独 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瓦解。3、拉美:古巴: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持的傀儡 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1999年底巴 拿马终于人民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中东地区的矛盾表现: 1、列强矛盾: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 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比正之地。列强从自己利益 出发,在此进行了长期的角逐。他们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
2、巴以矛盾:1948年,以色列建国,不断扩张领土,侵占阿拉伯 人的家园,对珍贵的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以色列成立后 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巴以冲 突成为中东问题 的关键。3、宗教矛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这里留下众多圣迹。 各宗教的信徒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自己的“圣城”。几乎整个20 世纪,他们不断相互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宗教信仰的 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