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男女角色对比(9)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周代婚礼中,互惠交换有利于等级分化和人际关系的维持,经济交换则有助于社会关系的确立。在这一时期,交换的经济意味还很薄弱,主要表现的是其礼制上的意义。第五章分析了周代婚礼所表现的社会关系。这一时期的婚姻关系,尤其是贵族婚姻,其政治含义非常浓厚,主要服从于家族利益的需要。并且此时对男女关系也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以利于男女性别角色的培养和巩固。第六章分析了周代婚礼与宗法制的关系。亲迎确立了嫡庶之别,有力维护了宗法制度,并使女子到男方家居住,这种从夫居的居住方式对男女在婚姻家庭社会中地位的确立有重大意义,它使妇女及其子女都在父权制家长支配下生活,妇女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同时,在仪式规格上,从纳币、亲迎以及车马器具等各方面规定出等级差别,维护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 第三部分总结了周代婚礼的特征。
第四部分是结语,总结婚礼的发展演变,并分析了当今婚礼的变化及其影响。
3.期刊论文 山乡.SHAN Xiang 论"仲春之月,令会男女"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周代是宗法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聘婚是周人的合法婚姻.这在<诗经>和<礼记>中均有反映和记载.但是,在以聘婚为主要形式的婚姻中,同时又并存着"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的无媒婚.对这一婚姻现象,古今论者多语焉不详.本文拟从当时为政者无奈中的权宜之计、"今会男女"的文化背景和增殖人口的现实需求等方面加以考察,可能会求得个中三昧.
4.期刊论文 董雪静.DONG Xue-jing 《诗经》东门恋歌与周代礼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5)
<诗经>中以"东门"为题的5首恋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青年男女恋爱交往的情形和"东门"聚会的社会习尚,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周民族作为古老农业民族而产生的朝日典礼相关,另一方面也是周代春季"会男女"之礼与民间习俗相渗透的结果.
5.学位论文 赵瑜 从《礼记·内则》等篇看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2007
以《礼记》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的论著有不少,以《礼记》中的某些篇章作为研究对象的也不少,引用《礼记》的某些篇章来说明妇女地位的文章散见于各处,但是以《礼记·内则》为中心来研究周代妇女社会地位的文章不多。笔者在阅读《礼记》中,发现其中的很多资料可以从各方面反映周代的妇女地位,本文以《礼记·内则》为出发点,试图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和现代妇女学的研究视野来考察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来完成。前言部分简单介绍选题的意义,从《礼记·内则》等篇来看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可行性,主要列举了四点理由。另外从“礼”的定义上,说明《礼记》中的礼仪反映的妇女地位,能反映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分三个小节,分别探讨了《礼记》成书的时代及其相关作者;《礼记·内则》等篇的研究概况以及商周妇女社会地位之比较。这为论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第二章为本文的主要部分,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本章分为三个小节,从不同的侧重点研究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首先是重男轻女思想的体现,主要从《内则》一篇来看,从男女的出生和教育两个方面观察对待男女的差异,从而说明周代社会确实是重男而轻女。第二节将妇女在父权家庭中的角色分为媳妇、妻子和婆婆来分别研究,说明她们在不同角色中所要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力,基本上,不管妇女作为何种角色,她们的社会地位都不高。第三节将妇女作为媳妇的角色重申,从而说明女性作为媳妇在一生中的时间是最长的,也是最难熬的,并且在家中的地位是极其卑微的,媳妇要彻底翻身,成为家庭中唯一受尊敬的人,必须在生育了儿子,公婆以及丈夫都去世之后。
第三章也是本文的一个主要部分,从现代妇女地位研究视野下看《礼记·内则》等篇中妇女的社会地位。本章分为三个小节,首先申明了妇女学领域中对妇女地位的定义,然后从妇女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家庭对妇女活动的约束限制两个方面,论述了妇女在家庭中所享有的拥有权、支配权、决策权以及在家庭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威望。妇女在特定阶段所获得权力不排除有自己努力的成分,但是总的来说,都是来自于男性,而妇女的所谓“权力”也只是在由于所依附的男子而获得的,并且这些权力仅限于对家庭成员。第三节总结妇女作为男子附庸品形成的两个表现——对“三从四德”的无条件遵守和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第四章是文章的结尾部分。本文没有进行总结论述,而是像第一章绪论部分的最后一节一样,用比较的研究方法,阐述《礼记·内则》等篇对整个中国古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影响。本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通过对三部女性教育著作——《列女传》、《女诫》、《女论语》的内容和主旨的比较,挖掘它们对《礼记·内则》等篇的继承。第二节则将周代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表现进行浓缩,提炼出周代形成的礼教对后世妇女地位制约作用的四个方面。
6.期刊论文 郭廷杰 从周代的婚姻制度看《卫风·氓》中女主人公遭弃的原因——兼论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现实意义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3)
古代社会婚姻中男女的不平等地位并不必然导致女主人公的被弃.男主人公并不具备"二三其德"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也不是女主人公被弃的直接原因.男女主人公婚姻的非法性是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内在原因.
7.期刊论文 高锦花.GAO Jin-hua 周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探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
周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妇女的地位总体来说低于男子.这主要由她们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决定,同时也反映在一些礼仪仪式中.在婚礼中周代的妇女在婚姻自主权、人格、财产等方面基本没有主动权.在丧祭仪式中女子往往处于配祭和从属的地位,所服丧服男女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别,服丧期限也明显不同.
8.学位论文 华娜 从《诗经》看周代女性世界 200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诗经》展现了距今三千年至两千五百年间的上古社会生活画卷。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本文以《诗经》内容为蓝本,综合先秦典籍,辅以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的知识,采用考据法、史料互证的方法,对诗经所反映的女性生活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三个大的方面探讨女性的物质、精神和婚姻世界,系统地介绍了周代女性的生活以及恋爱、婚姻和精神生活,全面分析了周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以及女性对于这些要求所做出的反映。
第一部分从女性物质世界的角度,《诗经》反映的女性劳动主要有采集、纺织、祭祀、洗衣、做饭等活动,说明当时女性的劳动处于辅助地位,是男子劳动的补充;生育是社会赋予女性最大的职责,子嗣的观念,渐渐成为周代女性的责任与压力,也成为她是否受到肯定的评定标准;女性的容貌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对女性身体的关注成为某一阶层或某一群体的审美标准。
第二部分从女性的精神生活角度,女性在当时社会的种种要求下,既表现出顺从社会的一面,主要包括在女性的德行和女人在政治上的附庸地位两个方面;也表现出反抗社会的情绪和行为,主要包括争取婚姻自由和参与国事、政事两个方面。
第三部分从女性的婚姻生活角度,恋爱习俗是婚姻习俗中的一个重要层面,《诗经》中很多诗篇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情爱的种种习俗以及在爱情上表现的民俗心态;两性之爱的实现形式便是婚姻关系的缔结和维护,本章主要阐释了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从属地位。由此,构成了《诗经》所描述的周代女性世界。
透过《诗经》这一文本,参证其他历史文献。一方面,我们可以清醒的认识到,周代女性没有能够逃脱历史的必然:她们一出生就被打上性别歧视的烙印,她们常常成为婚姻悲剧的受害者,她们也随着宗法制的确立沦落为男人的附庸;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周代女性的现实生存状态是极其复杂的: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由于原始遗风末俗的存在,由于生命意识的渗透,即使存在时间、地域的差异,周代女性却仍拥有比后代封建女性自由许多的婚恋地位;作为家庭的一员,由于婚姻实质与男女性心理的微妙,以及社会生产、家族发展的需要,一部分周代妇女也拥有较为美满的婚姻生活;就是在政治这块极为男性化的领域,不少的周代妇女或主动或另类的置身其中,借此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并确证了她们的历史存在。总而言之,“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随着历史的必然,女性地位的全面衰微是不争的事实。
9.期刊论文 吕亚虎.LU Ya-hu "仲春之月,奔者不禁"考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1)
<周礼·地官·媒氏>有"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学者多将此看作原始社会群婚之遗俗,实际上,这里的"奔"并非"淫奔"、"私奔"之义,而是指"六礼不备".它是当时的统治者在特殊情况下为督促适婚男女及时婚嫁以增殖国家人口,稳定社会而采取的一项特殊的婚姻政策,是当时国家所推行的"仁政"政策的具体体现.
上一篇:近义成语辨析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