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析(8)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详细的高点解析
一、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P57-58
1. 形成
2. 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气候 ① 产生:不同的气候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② 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 分布模式(以北半球为例)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带的分布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即不同温度带的气候对应不同自然带的类型,现在以北半球为例对应如下:
1. 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
(1) 影响因素: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
(2) 表现:形成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及
相应的植被、土壤。
(3) 实例: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寒带冰原带、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三个自然带。它们具有一定的宽度,大致沿纬线方向平行伸展,南北方向更替。
2.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 影响因素:海陆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 (2) 表现: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3) 实例:我国沿北纬40度纬线,从沿海向内
陆,随降水量的不断减少,自然带由森林带、草原带逐渐过渡为荒漠带。
3.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 影响因素:气温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而发生变化。
(2) 表现:植被、土壤等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
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3) 实例: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的自然带分
布
珠穆朗玛峰南坡的自然带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高山针叶林
上一篇:防风防雨防雷电防火
下一篇:海信商道S830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