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析(4)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详细的高点解析
P15
★
(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度数23°26′ (2)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P16-17
(1)变化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变化规律
① 纬度变化:同一时刻,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季节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P17
(1)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使晨昏线(圈)以地心为中心在地轴两侧来回摆动所致。
(2)判断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3)规律
①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②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昼范围达最大(南半球相反)
③ 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情况相反 3.四季更替P18
★
(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
的多少不同。 (2)纬度差异
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③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详细的高点解析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考点直击4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地球的圈层结构P26
1. 外部圈层 2. 内部圈层:
(1 (2)分层
地壳
17KM) 地幔
2800KM)
地核
(3)岩石圈: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组成
一、岩石圈的组成P27-28
三大类岩石:
①岩浆岩 成因: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 成因: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③变质岩 成因: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核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P28-29
★
1.过程
2.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
上一篇:防风防雨防雷电防火
下一篇:海信商道S830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