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而不近城市知识分子空巢家庭的亲子关系——(3)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空巢老人
然是紧密的。如果我们都默认这样的假定,联系频率越多,亲子关系越紧密(当然排除一些因为纠纷矛盾而联系的情形),那么,联系频率为多少时,我们才能判定两代间的联系是紧密的呢?这涉及到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而评价标准的不同则直接决定了结论的大不相同。进入老年又处于空巢的父母,对与子女交流的渴望相对较大,所以,就关注老年人的角度而言,老年人自身的主观感受最能表明他们对自己同子女关系的认定。针对让子女出国不在自己身边的选择,老人们是否后悔的问卷,老人们一般都不会选择后悔;但是如果做访谈,在老人们的语言表达中,调查者就会发现其语气当中透出了无奈,这是问卷调查所不能揭示的。老年人自己的话语表达才能更真实反映他们内心的想法。所以。本文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老年人的访谈,通过老年人自己的话语判断来作出解释。
四、亲而不近的亲子关系
B大学社区的老年人多为高学历①的老年人,生育子女较少,子女出国留学继而留在国外的
较多,相应的社区中空巢老人的比例也很大,据Y街道统计,整个街道空巢老人为1,541人,独居272人。亲子关系主要表现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而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关系,都可以在这些老人的养老现状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根据区位学理论,人们的空间距离反映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距离。子女出国以后,老人空巢了,这种空间的距离有没有影响子女对老人养老的关照?他们能做到“分而不离”吗?
(一)经济上的相对独立与对疾病、养老的担忧
B大学的离退休老人的月退休金可达两三千元.这让他们用于平常的开销已经绰绰有余,
“吃是吃不完的”②,大部分退休老人这样说。但是,钱够花也是建立在老人们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上。很多老人家即使腿脚不灵便,也还是要到早市购买相对便宜的生活用品,在小时工和保姆费用日益上涨的情况下.也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保姆。“你说他拿着3,000块钱,很知足了,但是负担也是很重的。这些人为什么知足?就是因为他非常勤俭过日子,我们在座这些老师都去早市买菜吧?为什么去早市买菜啊?为什么不去超市?年轻人可以去超市,我们为什么不去啊?还是从经济上去考虑。”老年人普遍节俭,除了年轻时候生活习惯的沿袭,更重要的是对疾病到来的一种资金准备,因为同大部分普通家庭一样,碰到生病吃药住院的,也会让他们的经济陷入紧张。Y社区的一位老教师满怀忧虑:“我觉得最大的后顾之优总是担心我要是有病了怎么办。子女管不上我们,我们自己在家没人管,可能就是突发的病,就我们自己在家,别人不知道。有病呢,还要走很远的路去看,打的呢又嫌花钱,你说怎么打得起?偶尔打一次两次无所谓,一天一趟,一天两趟那就打不起,一天让你50块钱打的费你哪打得起啊?”
郭志刚采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的数据,重新检验了
以往有关文献中关于子女数对老年人的家庭经济供养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的一个发现就是,如果老年一代有较高的收入水平,或者国家有较高的支持帮助,老年一代可以减少抑或消除在经济上对于子女的依赖。B大学的老年知识分子有相对较高退休金,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由此对子女经济上的支持没有太多要求,而根据街道干部的反映,出国在外的子女寄钱回来的也很少。老年人经济上的相对独立。避免或减少了由经济原因引发的养老问题和与此相关的代际冲突,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亲子之间有经济上的往来,尤其是倾斜于父代的经济流动,则会提升老人的经济储备,由此增加老人对看病以及养老的踏实感。
(D结合调查对象的年龄、所处的时代等.这里的高学历指中专及以上学历。
(参潦自被访谈者,以下相关引文同此.不再另注。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