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完成版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李坤旺 第三版
斜体内容待定
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3、国际均衡价格:是指一国的过剩需求等于一国的过剩供给时,对应的相对价格。
4、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
6、封闭经济:是指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没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关系
7、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2、罗伯津斯基定理:罗伯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 增
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3、贫困化增长(悲惨的增长)
4、要素密集度
5、里昂剔夫之谜
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1、特定要素:指一种要素通常仅限于特定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该特定要素
在不同部门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模型:该模型假定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可以在两个
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劳动总量固定并可达到充分就业;而劳动以外的其它要素则是特定的,它们只能被用于生产特定产品。根据该模型,在生产函数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情况下,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进而两个部门的产出也得以确定。
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2. 产业内贸易:国家间类似产品的双向贸易。
3. 产业间贸易:国家间不同产品的双向贸易。
4. 产品生命周期:把产品从诞生到衰落的过程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即产品的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的阶段,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不同,形成的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在各国发生。
5. 初始期:即新产品在创新国诞生,占据支配地位的要素是知识、技术,贸易发生在少数收入水平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
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
1、规模经济: 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厂商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另一种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而对整个行业来说是内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3、规模收益递增: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
4、垄断竞争市场:在保持完全竞争市场其它条件不变,允许差异产品存在,即每个厂商军
部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产品差异确保每个厂商在行业中对它所特有的产品拥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同时,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它厂商价格的影响。
5、 产业内贸易:指贸易发生在具有差异产品的同一行业内的贸易形态。即一国的特定消费
品一部分由本国厂商提供,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向国外的进口。
李坤旺 第三版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1、进口配额: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工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限制。
2、有效保护率: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
5、出口补贴: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7、自愿出口限制: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
简答
第五章
1、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1) 相同点:两者都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2) 不同点: 首先,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
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
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第七章
2、比较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1) 相同点: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国际贸易。
(2) 不同点:①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市场结构没有要求,而要素禀赋理论则要求市场是
完全竞争的,而且规模收益不变;②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理论;③产品周期理论还包含了要素禀赋理论。
3、 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重叠需求理论侧重的是两国收入水平相似,需求接近;需求逆转更侧重于一国的 …… 此处隐藏:816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投标方案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