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柯--关于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实施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
具体实施的几点看法
单位: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
姓名: 崔 柯
时间:2007年11月8日
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具体实施的几点看法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 崔 柯
【内容提要】
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教师专业化;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渠道——德育社会化;素质教育实施的落实———走向学生; 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帮助——正确的家庭教育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专业化 德育社会化
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已经被社会和教育理论界所接
纳,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题,而作为一名教师,科学地把握素质教育内涵,深入地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增砖添瓦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又是其核心。所谓创新是一种
创造性的行为,指在其亲自参加的各项活动中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的业绩或东西 的活动;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取之不尽的动力,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事件,它以培养具有创新欲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
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教育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兴趣是创新
的动力,培养兴趣和爱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创新欲的人;同时创新精神又是在其参加的各项创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素质教育论文
因此创新精神的确立,离不开学生参加的各项创造活动。开展创新活动,实质上就是组织学生制造新产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方法,树立新观念。例如:文艺创作、工具改良、产品制造、科学实验以及新的学习方法的提出等,就是学校里最常见的创造活动。
此外在创新教育中要着重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则需要教
师把学生学习的性质由传授继承性转化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要在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本本,敢于打破框框,敢于 异想天开 。放飞学生的想像力。 当今世界,知识如潮,日新月异,知识的增长与更新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 试图拥有所有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人才观。所谓人才,不是看其占有知识的多少,而是看其创新力的强弱,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力,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创新性成果的人,才称为人才。而素质教育所培养的正是这样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体现在全社会和
个体成长的全过程。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广阔时空中,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的思想与目标确立后,重要的问题是要通过转变观念,寻找适当的途径、方法,保证素质教育在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1、在思想上要做到热爱学生,在师生中创立一种民主、
平等、亲密、和谐的关系。教师的教学作风不民主,会挫伤或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一般都喜欢规规矩矩的学生,在课堂上也总喜欢鸦雀无声、洗耳恭听的学生,不喜欢质疑的学生,这些都会扼杀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真正树立热爱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思想;保护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2、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课堂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践中
基本技能的训练,处理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传授基础知识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关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定义、法则后,在学习中能发挥普遍的迁移作用,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具体而言,主要通过课
素质教育论文
堂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3、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禀赋。在创新方面,后进生与优
等生是平等的,同样具有创新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挖掘和培养。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给每位学生以 标新立异 和表现创新的机会。做到使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的教师,一定要有时代的责任感,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努力开辟一片新天地,真正以创新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教师专业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育改
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在于建设 …… 此处隐藏:508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基于DSP的以太网通信系统设计
下一篇:公司档案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