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

发布时间:2024-11-08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

能力要求一: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重点之一。其基本能力要求如下:

(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压场名称。

(2)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方法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3)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情况,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4)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

【例1】读图2,回答1-3题: 1.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

A.1020.0、1012.5 B.1017.5、1020.0 C.1017.5、1015.0 D.1015.0、1012.5 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1C 2D 3D (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能力要求二:等温线图的分析判断

等温线是反映某一区域气温水平分布特征的统计图,在等温线图上可以判断南北半球、气温差异及其成因等。基本的判读方法如下。

(1)根据等温线的数值递变规律判断南北半球。全球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即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判断温差大小并分析原因。等温线密,区域内温差大;等温疏,区域内温差小。其温差大小往往与太阳辐射(太阳高度、日照时间)、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差异相关。

(3)根据等温线走向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等温线走向大体与纬线平行,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与海岸线走向大体平行,说明海洋对气温分布的影响显著;与等高线走向一致,说明影响气温高低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4)根据等温线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下垫面状况。同一纬度二地相比,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气温高,向低纬凸出,说明气温低。造成同纬气温高低差异的因素有:海陆差异、地势起伏、洋流分布。

等温线图判读的能力与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图的组合,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高温中心——气压低——气流上升——降水量多,或高温中心——地势低(盆地);低温中心——气压高——气流下沉——降水稀少,或低温中心——地势高(高原、山地)。 【例2】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 ”据此和图3,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1)图3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 。作者北顾的是 高原的深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参考答案:(1)115°E,41°N 内蒙古

(2)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

能力要求三:气候数据统计图的阅读与应用 判读方法:

①明确识别纵横坐标的单位数值,判断其大小变化和重要数据落点位置; ②根据数据变化或曲线变化规律,提取和推断其变化趋势; ③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断并获取答案。

【例3】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居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2

题。

1.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2.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例4】下图表示某地地形剖面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⑴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米处。

⑵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 侧。

⑶海拔2000米的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 毫米和 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补给。

⑷只考虑温度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约 米以下。 【例5】下图所示是我国东经110°以东地区的月等降水量线分布状况,M、N、P、Q分别代表不同纬度带的四个地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用字母表示的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春旱的地区是 A.M B.N C.P D.Q (2)N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华南地区 参考答案:

例3 1.B 2.D例4 ⑴4500 ⑵北 ⑶250 600 ⑷2000例5 (1)C (2)C 能力要求四:冷、暖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

【例6】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图4),完成1--3题。 1.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暖锋过境 B.乙是低压过境 C.丙是冷锋过境 D.丁是高压过境 2.在图中②时段中,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寒潮 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 C.丙------台风 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参考答案:1C 2B 3B

能力要求五: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5所示。

(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 (2)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退出早,雨季短。

(4)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受“副高”的推动,每年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

当夏季“副高”发展较弱,位置持续偏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发展较强,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时间偏长)。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

【例7】图13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迅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2.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参考答案:1.CD 2.AC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能力要求六: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成因的分析、比较是最近几年文综考试的重难点之一。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点看,这方面内容的考查要么是在区域图中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要么是通过某一气候类型的统计资料来判断气候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图7)。

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根据气候图表或数据判断气候类型,常常用温度和降水指标来判别。先按温度判别大类,再按降水判别小类。(特别是标志性的数据特征)如下表:

3.气候统计图表的阅读

①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②特别关注、阅读标志性月份的气候要素数值:1月、7月等。

③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知识联系对照,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4.气候成因的分析

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主导因素)、海陆、地形、洋流、人类活动(局部地区,如城市等)

5.气候资源的评价及综合利用。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灌溉农业。 【例9】根据所给资料(图8),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乙两图中表示ab剖面所在地区的气候直方图的是 (甲、乙)图,并根据图示资料,分样ab剖面附近区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

(2)另一幅直方图反映的是都江堰附近地区的气候资料,与ab剖面附近区域相比较,都江堰地区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在筑堰之前,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甲图 有利条件:①地势较为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左右),有河流经过(河谷地区);②暖温带,夏季气温较高

限制性因素:①冬季气温较低(最低气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温低于0℃);②年降水量较小(约600 mm),冬春季较干旱(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少于60 mm)(2)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全年气温0℃以上,热量条件好;降雨更为丰沛 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因素:夏季雨量集中,易有洪涝灾害(2003年春季高考文科综合卷)

【例10】图9是格尔木和拉萨两地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分配图。读图9判断A、B两幅图中反应拉萨气候资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B 拉萨(比格尔木)(夏季)降水量较多(2分),气温年较差较小(年内气温变化和缓) 及时训练

读图1,回答1—3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2.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D ①太平洋 ②大西洋 ③北冰洋 ④印度洋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 A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图7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a处盛行风向是B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6.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A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7.与图2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C

A. 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8.假设在北半球各高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自地面向上一定高度内,风的变化情况为D A.风速变小,风向不变 B.风速变大,风向不变

C.同速加大,风向逆时针方向偏转 D.风速加大,风向顺时针方向偏转 9.根据图2和图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6±0.2℃ B.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C.近百年来气候变暖加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

D.20世纪以来赤道地区冰川退缩明显,南极大气中甲烷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10.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B

11.2006年第一号台风“珍珠”于5月1 8日凌晨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以下能反映台

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12.图14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_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_____。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13.图4中A、B地区为高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2)A、B高原同属季风气候区,比较两高原夏季风的异同。(12分) (3)简述A、B高原能源、矿产资源及工业部门的主要差异。(12分)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环境问题之一,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及时训练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A 6.A 7.C 8.D 9.D 10.B 11.D

12.答案:(1)小 地形(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3)

13.(1)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 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风影响,并带来丰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风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对A高原的影响大于B高原。东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西南季风的形成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3)资源差异:A高原煤、铁、锰资源丰富,煤与铁资源组合具有优势;B高原有色金属、磷、水能、煤资源丰富,能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明显。

工业差异:A高原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属冶炼、化学、能源工业为主。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 天气与气候

2011年高考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