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发布时间:2024-11-02
发布时间:2024-11-02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 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
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业创新、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扬州城市精神得到弘扬,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城市的和谐看法治,提升城市品质在政治建设上的要求,应是建设“法治扬州”,“平安扬州”,健全民主制度,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市民知法守法、政府依法行政、司法部门公正执法、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社会环境安定有序。
城市的品味看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上的要求,应是突出扬州地域特点,彰显扬州建筑风格,展现水乡特色,打造绿扬城郭,建设生态城市,使城市基础
设施、功能设施进一步完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城市的文明看市民,提升城市品质在社会建设上的要求,应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有效管理社会事务,提高社会的创造力与和谐度,使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市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上下心齐气顺劲足,社会政通人和。
二、关于如何“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提升城市品质,对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态保护、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精神培育、市民行为养成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个领域的共同努力。发言和讨论中,大家围绕主题,从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和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一)以争取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优先申遗成功为抓手,提升扬州文化建设水平。重视整体保护和复兴扬州历史城区,恢复和展现大运河传统风貌,挖掘和展示扬州特色文化,研究和传承扬州地方文化,使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性进一步彰显。
1、按照优先申遗成功的要求,整体保护和复兴扬州历史城区。大运河、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都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相比而言,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的申遗,扬州更有主动权,应力争优先申遗成功,为大运河申遗创造条件。扬州的城市规划布局和建设发展,都应该围绕保护历史城区这个核心展开。一是要全面保护,既包括明
清以后保存下来的地面文物,也包括那些看不见、但恰恰有着丰富内涵和极高文化价值的地下文物,尤其是代表扬州城市精神和气度的唐代扬州遗存。二是有效保护。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修订城市长期规划,制定古城保护复兴的具体行动计划,例如,保护和复兴历史街区的风貌,应包括历史街区的地段、街道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体量、形式、建筑风格、材料、建筑装饰等内外面貌,街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街区的历史功能和作用等全部内容。要以符合申遗标准的规划统一各方面的认识,指导古城保护与复兴的建设行为,约束不符合规划的行为。
2、恢复和展示运河扬州段传统风貌,发挥申遗牵头城市的示范作用。大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是历史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又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应当为运河申遗成功作出示范。要从运河遗产永续保存和保护的要求出发编制保护规划,以规划指导大运河扬州段的环境整治和工程建设,避免“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的发生。对古运河传统风貌的展示、文博资源的利用,要整体策划,将资源、资金和力量整合起来。例如,城区从湾头到瓜洲30公里带状区域内,有历代运河河道、桥梁堤坝、船闸水关、码头驿站、城门遗址、古刹名寺、官仓衙署、名人墓园、街肆商铺、园林大宅等大量遗存,应通过整体策划,采用保护、修复、解读等多种手段,将它们穿珠成串,连线成片,展示运河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又如,可将原计划由不同部门建设的运
河文化博物馆、中国漕运博物馆、扬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资源集中起来,建设一座有影响的扬州运河博物馆,形成“中国运河第一城”的品牌。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已经有1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第一、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与扬州古城和运河一样,构成了扬州特有的人文底蕴和城市个性。市政府已经采取大师带徒,政府出资培养扬剧、曲艺青年学员等多样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保护与传承,收到积极效果,广受好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好的办法是珍藏于民间、传承于民间。对于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要鼓励传习和发展。如,扬州是全国唯一的古筝艺术之乡,每年加入习筝者队伍的不下2千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琴筝生产企业也具规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交流会、国际古筝艺术节等活动,传播影响,扩大其知名度。
4、高水平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博中求精。文化博览城建设应成为扬州历史城区申遗的组成部分,与申遗工作相互促进。一是要以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打造精品工程。博览场馆建设,应注重挖掘和反映扬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二是应展示扬州 “通史城市”的特征,特别是展示汉、隋唐、清的三度辉煌。例如,隋炀帝陵、迷楼和竹西风光都是反映扬州隋唐文化的重要遗存,可适时在城北打造隋文化风景区、东区打造竹西风景区,使扬州隋唐文化有展示的区域。三是要博中选精,突出展示一流
的历史遗存、一流的历史典故,宣传对历史有明显贡献或对历史演进有重要关联的历史名人。有些保存完好的非历史名人住宅,展示时可着重解读建筑风格,淡化对宅主人的宣传。四是可遴选琼花、银杏、文昌阁、古运河、五亭桥等城市重要标识要素,通过街头特色雕塑、特色绿化小品等载体进行形象推广,于细微处体现扬州的文化品位。五是文化博览城不仅要展示历史文化,地方文化,还应反映当代扬州的文化价值体系和文化人物。要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化创新,鼓励文化多元性,吸收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将传承历史文化与创新城市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5、加强地方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合理应用。扬州文化积淀丰富,具备作为一门独立学问长期研究的条件,多年来已有大批专家学者参与搜集、研究地方文化,取得了一批成果,建议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扬州学”理论体系,使之形成为世人认同、相对独立、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一是要重视地方文化的理论研究,可在“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期间,召开国际性“扬州学”论坛,吸引更多的本地和外地专家学者参与“扬州学”的研究。二是建立“扬州地方文化研究基金”,将自发研究的专家学者组织起来,加强对地方文化研究的规划和策划,保证相应的研究经费。研究基金可实施研究项目申报、评选、扶持、奖励制度,促使研究成果问世,培养和扶持研究地方文化的人才队伍。三是应建立“扬州城规城建咨询委员会”,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文化研究专家的咨询和参谋作用,使地方文化优
质基因的传承和弘扬,体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二)以完善和落实规划为抓手,提升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水平。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更好地体现扬州的地域、文化、生态、人文特色;围绕打造世界名城的目标,提升城建项目质量;构建科学的生态环境目标体系,落实维护生态安全的措施;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在良好秩序和整洁市容中体现精细管理。
1、借鉴国内外成功理念,提升规划的指导思想。借鉴美国波特兰,意大利罗马和国内杭州、青岛、大连等城市的成功经验,将控制用地无序蔓延,坚持紧凑、内涵式发展的精明增长模式和保护、延续城市文脉、合理开发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经验,体现在扬州各层次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将扬州的地域、自然、文化特色和生态、人文优势,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全过程。
2、将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目前扬州城市单中心单轴线的空间结构特征明显,老城区首位度偏高、文昌路功能过分集中,由此带来日常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下阶段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应体现优化空间结构的要求,依托公共交通,由快速路、快速轨道连接为城市组团;合理划定边界,引导城市有序拓展;预留江都—仪征—扬州之间重要的交通廊道和生态廊道;对近期城市拓展区明确与主城区衔接的功能定位,维持合理的城市形态。
3、将“古、文、绿、水、秀”体现在各项规划设计及建设中,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明确古城新定位,将古
城打造成国际化旅游核心景区与功能配套区。逐步外迁服务于整个城市的商贸、居住、办公、教育、医疗等功能,拆除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破败建筑,腾出空间注入新的功能,如:结合历史街区的改造,重塑“十里长街市井连”的商贸氛围;拆违建绿、拆房增绿,增加老城区公共空间等。控制、预留、保护城市组团间的生态空间。保护现有水系,明确各滨水区功能和开发对策,将古运河、北护城、小秦淮沿岸打造成各具特色的滨水空间。抓住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空间意象要素,塑造特色城市风貌。
4、在古城和新城区之间,建好延续古城文脉,与新城区功能互补的过渡区域。这个区域应在景观与功能方面注重与古城相对接、与新城相呼应,保证与老城间有开敞空间和通畅的视觉廊道,有功能互动与景观渗透。可在这个区域布局公共停车场、交通换乘点、自行车租赁点等,延伸或补充古城功能。新城区在商住房开发建设的同时,应重视配套商业、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充满人文关怀的现代城市空间,减轻老城区承载的服务压力和交通流量;同步规划、建设开发区、新城西区配套的防洪除涝水系,确保城市安全。
5、科学规划城市通道,营造便利、人性化的交通环境。一是贯彻“公交优先”理念,规划建设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完善保障公交路权的措施。二是构建便捷、快速的旅游交通体系。推进苏中机场项目的建设,同时加强与国际机场的衔接;完善城市主出入口、城市道路的中外文旅
游指示标识;在市域范围内完善一批旅游公交专线,开辟精品旅游路线;对公交设施实施旅游化改造,建设一批停车场、公交回车场及站台;旅游高峰期为自驾游客和旅游车在古城外提供车辆停放点,开通游客凭园林门票免费乘坐的旅游专用公交线,缓解老城区和各景点车流、人流集中的压力。三是尝试重建水上特色公交系统,在现有的古运河—邗沟—瘦西湖、二道河(护城河)—瘦西湖两条水上游览路线的基础上,近期可加快沟通老城区内护城河、瘦西湖、二道河、古运河、小秦淮河,形成相对完整的水上特色交通线路,远期在外围形成古运河、宝带河、新城河、大运河、仪扬河“四纵一横”的水网格局。
6、按照建设世界名城的要求,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一是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规划选址、定点的审查和论证制度,从源头控制工程项目的盲目与不合理性,减少重复建设和环境破坏。二是加强对各类城市建设项目的统一领导、沟通协调和跟踪督查,使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城市河道整治、古城保护与利用、园林绿化及街景美化亮化、市容整治、为民办实事、功能性设施建设等各类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都从全局考虑,形成建设项目联动互补。例如,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统筹考虑绿化、路灯配套;城市河道整治统筹考虑污水截流、道路雨水排放;古城保护项目统筹考虑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照明、城市绿化设计充分彰显城市特色,等等。三是对有影响的大型工程可开展设计公开招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
设计大师,精心设计传世精品和地标性建筑,同时应打破地方壁垒,挑选信誉良好的施工、监理企业,确保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四是要加强城建科技研究、应用与人才培养。可与高校合作,每年选择2-3个具有代表性的实用型科研课题,聘请城建行业资深专家和学者,与有关设计、勘探、检测单位人员共同攻关;积极引进、运用、推广本行业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7、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要求,营造水绿相依、城林交融的城市风貌。在古城区,突出精、细、秀、美特色,以小、多、匀、精的绿地建设,改善古城区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让市民出门300-500米范围内有休闲活动空间;在瘦西湖新区、扬子津森林公园、廖家沟生态公园、润扬森林公园等项目中,融现代理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建设成片城市绿地;在沿路、滨河、环城建设特色绿化,凸显水乡古韵。适当挖掘和恢复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景观。如在复建铁佛寺建筑时,可依山傍水种植红枫,再现宋代“铁佛红枫”景观。
8、构建生态环境目标体系,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绿色交通体系、环境预警与应急等方面建设;制定城市河道管理办法,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或企业批租过程中,提出水面率控制要求,防止大面积平整土地对水系的破坏;保育现有的自然湿地、水体、林地,活化、净化瘦西湖、古运河主要水域,使损坏的生态逐渐恢复;制定生态居住区标准和建设规划,
普及生态住宅;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保产业园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单位和市民引进外地植物,加强生态安全性评估,制定必要的管理和预警措施,防止外来植物对本地生态带来直接破坏或潜在威胁。
9、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探索整合部门日常管理资源的途径,将分散在治安、交通、环境、市容市貌、公共事业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协调起来,形成指挥畅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指挥和执行网络。进一步提高城市应急能力,尽快将“数字化城管”、道路交通管理、疾病防控、医疗救助、灾害应急中的粮油水电气供应等纳入全市统一的应急中心管理系统,并与日常管理网络有机对接,以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10、以精致为追求,提升市容市貌管理水平。对城市商业业态设计、垃圾处置、市容保洁、街景改造、灯光亮化、户外广告设置、公共设施及摊点定位等多个环节实行全方位精细管理和长效管理,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味。
(三)以培育精致产业为抓手,提升城市经济建设水平。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旅游经济发展,体现产业结构的城市特色。
1、走科技创新、循环经济之路,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对工业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推进主导产业高新化,传统产业品牌化,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光源、
新材料产业;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的道路,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城区企业“退城进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积极吸纳高端研发机构落户扬州,培育“小巨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竞争力。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将提升三产比重,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减轻城市环境、资源负荷,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一是突出数据处理和呼叫中心等主导产业优势,建设扬州信息服务业基地;二是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整合社会物流资源退城进园、完善商务服务体系、推进品牌科技服务企业群建设,打造生产服务业集聚中心。三是促进零售、餐饮、住宿等各类便民服务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现代流通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物流配送业务方向发展;完善房地产业供应结构与功能,培育生活服务业消费市场。四是把扬州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为创意传播产业开发的资本,利用网络、网站、数字化、影视化等现代技术手段,把扬州的文化精华开发出来,传播出去,培养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表演人才、工艺人才,形成一批批生动活泼的创意产品、文化产品。
3、挖掘和展示城市特色,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应通过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大运河申遗、文化博览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使扬州诗画般的园林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结合历史城区和运河传统景观的保护与复兴,充分展示扬州的历史名
人、非物质文化名品和园林名景,使“慕名而来”游客,在绿城秀水中休憩身心,在灿烂文化中陶冶性情。二是结合传统戏曲和技艺的传习,在旅游中亮出扬州技艺品牌。扬州评话、清曲、木偶、古筝等地方艺术,美食、盆景、八刻、玉雕、漆饰等传统技艺,都是历史悠久,现代生活仍需要的技艺,可在旅游安排中引入扬州评话茶馆、谢馥春休闲馆、扬州早茶特色店等特色项目,在历史街区发展传统古玩、字画、工艺品、地方特产等切合文化氛围的商贸项目,让游客感受扬州的品牌技艺;还可借鉴扬州炒饭与沐浴、足疗等传统行业的发展经验,将传统技艺展示、感受和传习结合起来,利用已建的文博场馆,展示和传习各类传统技艺,让游客参与其中、学有所得。三是丰富历史文化名城的体验内容。可挖掘传统客栈文化,改造商业街背后的老式住宅,开发一批价格适中、配套齐全、风格独特的民俗式客栈;将历史街区和运河夜景欣赏、地方特色餐饮、沐浴等传统技艺体验结合起来,形成内容丰富的“夜扬州”体验项目;还可以组织精干力量,为游客打造一台特色鲜明、雅俗共赏、叫好叫座的综艺节目,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五是充分挖掘利用城区现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发展红色旅游。可在东关街以曹起溍故居为依托,建设扬州早期革命斗争纪念馆;修复熊成基故居,完善朱自清故居和邗江槐泗曾玉良纪念馆的展示内容,还可在扬州西郊机场原址建一座“建国号”专机起义纪念碑,为市民提供接受地方革命历史教育的基地,使游客在领略古城风貌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六是提高导游水平。编写
权威性的导游词,规范培训导游队伍,培育高雅的导游艺术,避免曲解地方文化,以讹传讹给城市造成的负面形象。
(四)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抓手,推进城市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市民知法守法,政府依法行政,形成健康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法制环境;用优秀的城市文化和先进的价值理念教育市民,通过正面引导和科学管理养成市民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市民在参与城市文明创建中,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动力。
1、推进扬州文明城市创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基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表现为城市整体、群体和个体的文化素养,是城市品质的重要软件。要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抓手,凝聚各方力量,推进城市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一是充分利用城市文博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扬州的历史和优秀文化,开阔市民眼界,博大市民胸怀,提高市民素养,使市民对自己的城市形成自豪感,强化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城市的美好形象。二是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既要抓硬件,也要抓软件,从市民行为规范养成的小事抓起,针对不遵守交通规则,乱闯红绿灯、违反禁鸣规定,不爱护公物,随意损毁城市公共设施,不讲公共卫生,乱扔垃圾杂物,随地吐痰等突出问题,发动街道、社区、单位参与管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纠正影响城市形象的不文明的行为。三是从儿童、青少年抓起,通过编写阅读扬州历史文化、革命传统、风土人情、名人故事的教材,组织参观名胜景点和文博场馆,开展大型
公益活动等形式,将扬州的优秀文化和城市精神植入孩子的心灵。四是发挥党政机关、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以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公信力带动社会诚信建设,以公共服务单位的文明行风带动市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深化法治扬州建设。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善于利用法治力量,协调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产业调整与职工就业的矛盾,城市化推进、古城保护与部分居民利益的矛盾等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市民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公民意识。保障市民依法行使民主的权利,把群众普遍关心的涉及其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保证市民有序参与城市发展决策过程,以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推进“平安扬州”建设,保证投资安全、百姓安全、社会安宁。
3、提升公共事业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城市的公共事业是体现城市风貌,彰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活力的重要方面,扬州的文、教、卫、体有很好的基础,曾是苏中、苏北地区的中心,应当进一步发挥优势,提升层次。一是要继续推进教育园区的建设,集中资源,提高效益,把教育园区建设成高等教育基地、职业技术实训基地、创新产业的研发基地。二是要充分发挥苏北医院等医疗中心机构的品牌作用,发扬中医的特色优势,整合资源,加强人才、技术管理和建设,形成区域服务的优势。三是要进一步重视文化事业和体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