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地理学科知识与(17)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分)
(2)根据上图,设计两个问题供学生小组讨论。(6 分)
(3)片段四应补充哪些材料才能在讨论时得出“热带雨林具有全球环境效应” 的结论,举一例并说明补充材料的作用。(6 分)
30. 【参考答案】
(1)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等。例如,教学片段三中运用了地图法。孙老师让学生通过读“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示意图”,找出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学生读图后,总结了世界热带雨林的主要分布地区。
(2)①热带雨林在当地的水循环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②热带雨林如果被破坏,会对当地的水循环产生什么影响?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3)片段四应该补充有关热带雨林破坏之前与破坏之后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状况的资料。
作用:片段四的资料只能显示出热带雨林在当地水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反映出其对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影响,尤其是雨林的存在与否对环境的影响。所以,只有展示雨林被破坏前后周边乃至全球环境的状况,才能体现出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同时完整的材料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探究。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 小题,24 分)
31.阅读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材料二下面为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