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20)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文化生活主观题集锦
35.(2)①同意。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传承,自觉地保护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古典文学艺术、史书典籍、传统习俗等,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等方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必须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大兴土木,做表面文章,其实质不是传承传统文化,而是形象工程,劳命伤财。(6分)
8.(08通州二模)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
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
(1)有人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请你说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4分)
(2)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分)
(3)古人“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4分)
10.(08南通六模)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受西方民主和自由思想的影响,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2008年2月,教育部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将15首京剧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年级,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京剧的发展与推广给我们的启示。
(1)文化创新要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文化创新要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京剧进课堂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6分)
上一篇:最新签订的楼房买卖合同书
下一篇:《江雪》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