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专利申请动态分析(4)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4 塑 料 工 业2009年
入生产中所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
214 个人专利申请情况
通过表6不难看出:2008年在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个人申请专利的数量上还是比较可观,其中部分申请人,如:郭志伟、任纪明已经是拥有多项专利。由此可见,在目前国内专利申请中,个人虽然已经不再是专利申请的主力军,但其力量依然不容小视。尤其是在2008年11月和12月,个人申请的专利数量月前几个月相比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也表明个人专利申请依旧是该领域专利申请中不可或缺亦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是以淀粉与PVA或PCL共混,生产能力已达120kt/a。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的Ecoflex完全生物降
解塑料将脂肪———芳香共聚酯与热塑性淀粉、可生物降解合成高分子(如聚乳酸)共混,制成各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包装制品,已工业化生产。另外国外工业化生产该类产品的还有德国生物技术公司以淀粉和PCL为主要原料的“Bioplast”全生物降解塑料312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
[2]
。
全淀粉热塑性塑料是采用一定技术改性淀粉使其具有热塑性,再加入各种可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添加剂或与少量其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通过挤塑、注塑、吹塑或发泡等工艺加工成型的材料。从所检索到的专利来分析,制备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的方法主要有4种:(1)淀粉与其他天然高分子复合;(2);(3)淀粉与增;(、美国Wamer2公司等宣称研究成功含~100%的全淀粉塑料,在较短期间(1月~1年)完全生物降解而不留任何痕迹无污染。而国内,成都新柯力化工公司发明的专利《全淀粉型生物降解塑料》首次将双醛淀粉作为主要原料应用于生物降解塑料领域,所得制品的淀粉含量达到85%。313 聚酯塑料
以聚酯及其衍生物为主的生物降解塑料技术在所有专利中占的比例较大,包括化学合成聚酯和微生物发酵生物聚酯。由于聚酯可以满足生物降解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综合使用性能良好,因此很有发展
[5]
潜力。近年来此类技术的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大部分是聚酯类技术的专利,但是由于研发技术难度大,特别是成本过高,将影响其产业化进程。国外研究开发化学合成聚酯塑料技术的主要为企业,如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普罗克特和意大利诺瓦蒙特公司等,多已实现了产业化,部分产品已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研究聚酯的单位主要是研究所和高校,如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但大多数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部分机构进入了中试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将之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达到了产业化的生产规模。
314 聚乳酸生物塑料
[4]
[3]
3
专利技术特征分析
图2 2008Fig2 ofof从图2:2008年生物降解塑料专利是
以聚乳酸/聚乙烯醇类为主,其次是聚酯及其衍生物类,再次是淀粉/聚合物共混类和以淀粉、植物纤维、甲壳素等为主的天然高分子及其共混物类。目前,国内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力量依然是放在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上,主要品种包括淀粉/聚合物共混塑料、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生物聚酯型、聚乳酸塑料和二氧化碳降解塑料等。311 淀粉/聚合物共混塑料
淀粉/可降解聚合物共混是目前国内采用最广泛的技术,该类技术将改性淀粉与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如聚乙烯醇(PVA)、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HA)等共混挤出造粒,使产品具有完全生物降解性,较使用单一生物降解聚合物
[1]
降低了生产成本。国内的研究单位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成都新柯力化工公司、同济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外企业中,意大利诺瓦蒙特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和生物天然包装材料公司是目前国际上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的主要制造商,其技术路线都为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淀粉/聚合物生物降解塑料。该类技术产品在国外已经工业化生产,如意大利诺瓦蒙特公司开发的“MaterBi”全淀粉塑料产品,
聚乳酸相关中国专利的申请,总趋势递增,从
上一篇:支部党员大会3季度会议记录
下一篇:项目成本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