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题(9)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题
一题为中等难度,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题目的设
计,预计平均成绩在80—85之间。
1.两地相距600m。一位同学以5m/s的速度跑过200m。以后又
以4m/s的速度跑了300 m,休息1min 20 s以后又以5m/s的速度
跑完全程。求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340 m/s,火车的速度是90 km/h,火
车在桥前某处鸣笛6 s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问再过
多少时间,火车可以到达桥头?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一人站在汽车前方某处。汽车
第一次鸣笛的声音经3s被他听到;过20s后汽车再次鸣笛,经2s被
他听到。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17m/s)
2.如图8所示为光射到空气和玻璃的界面
上发生的现象,由图可知_____是界面,
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是反射光线,
________折射光线,界面______侧的物质是
空气.
13.如图所示,水中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照在S′上,图中三条光
线路径可能正确的是
A.SO1S′ B.SO2S′ C.SO3S′ D.以上三条都不正确
14.平面镜M1和M2的夹角是60°,如图所示,如果光线经M1和
M2反射后按原路返回,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AON = 45° B.∠AON = 30°
C.∠BON = 60° D.∠BON = 75°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题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
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 ( )
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2.下面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10.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由于水中的月亮是 ( )
A.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D.光的漫反射所成的实像
26.如图16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
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
烛放在它的后方的桌面上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
成的像重合。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
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
是 。他
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
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
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用白纸
放在像位置时,在白
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二物理试题
30.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
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
应选择_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 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 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6.6 m,竖直立着的2m长的竹竿的影长2.2 m ,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解。)
22. 小明用如图21所示的一组实验来研究近
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
步骤一:如图(a)所示,调整蜡烛、凸透镜A和
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
小的清晰的像为止。
步骤二:如图(b)所示,保持步骤一中蜡烛和光
屏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直径相同,但厚度比
A小的凸透镜B。当把B放在原来A所在的位置
时,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将光屏右移一定
的距离,可得到清晰的像。
步骤三:如图(c)所示,步骤一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直径相同,但厚度比A大的凸透镜C。当把C放在原来A所在的位置时,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将光屏左移一定的距离,可得到清晰的像。
(1)在步骤一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A的焦距f的关系必须满足_______,此时光屏到凸透镜A的距离v与焦距f的关系为_________。
(2)由________两图可说明近视眼的成因。
(3)由________两图可说明远视眼的成因。
(4)在进行步骤二时,若不向右移动光屏,但仍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B的左侧相近的位置再放一只合适的_______透镜。
< …… 此处隐藏:147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上一篇:绞车操作工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