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
一、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肌”——皮肤;“理”——纹理、质地。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
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
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肌理的制作手段很多,要不断的试验,不断的探索,才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态。 (二)触觉肌理
用手抚摸有凹凸感的肌理为触觉肌理。光滑的肌理能给人以细腻、滑润的手感,反之则不然。例如:木质、岩石的肌理能给人以纯朴、无华的感觉,使人恬静。 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
自然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创造肌理:创造肌理石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通过雕刻、压揉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肌理产品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具有魅力。另外肌理的构成形式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形式综合运用。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矛盾空间(二)
三、矛盾空间
在东方、中东、中欧许多国家的绘画中,往往采用平行透视和多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形体空间,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一些近代绘画,把空间和形式分割为不具有固定视点的基本形状。立体主义则把形体的不同侧面同时观察和表现,使视觉中的形体消失了。
在平面设计中有时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的制造出同视觉空间毫不相干的矛盾图形,这类图形又称为矛盾空间图形。它可以随着实现的改变而显示出相异的形体关系,体现了人的感性直觉能力和理性理解能力。矛盾空间正式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形成了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因为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合理性,而有时还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这就会增加读者的兴趣,引人遐想。 矛盾空间可以在平面中传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形自身的把握,以及在形的分解与组合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四、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两种空间知觉并存,形态关系转化,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
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
交错式幻象图:现实中的任何形体总是占有明确、肯定的空间位置,非此即彼。但是,在平面图形中可以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边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有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矛盾空间的实例: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服装色彩/平面构成
上一篇:汽车道路模拟试验-01
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