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涛微茫信难求(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的默契)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烟涛微茫信难求(玛雅文明与中国文明的默契)
原文名:大洋彼岸的玛雅兄弟 作者:长铗 原载《科幻世界》
烟涛微茫信难求
殷商末年,周武王率军闪击殷都朝歌。当时殷军主力正在山东一带打仗,驻守朝歌的殷军仓促应战,结果在牧野全军覆没,帝辛自丨焚,国破家亡。据史书记载,在山东作战的殷人共达二十五万,是殷人中最能征善战的一族,唤作飞虎族。亡国后,这些人不愿做周的臣民,于是在将军攸侯喜的带领下,夺海东渡……然而,从此海外再也没有传来这群冒险家的信息。攸侯喜率领的二十五万殷人哪里去了呢?是被浩渺汪洋吞没了吗?
天之浮桥与黑潮暖流
正如大西洋东西海岸线轮廓能几乎完美地契合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太平洋两岸的华夏文明与玛雅文明也存在一种令人不解的文化契合现象。
这一奇特现象的最早发现者,大概是中华民国第一任驻智利公使欧阳庚。1922年,他偶然发现公使馆的马车房后面有三亩涕竹,不由得大为奇怪,因为滋竹原是中国福建、广东一带的植物群,乃是造舟材料。于是,他问印第安仆人这些涕竹是从哪里来的,仆人说:“涕竹是印第安人的祖传外伤药,是Hosi王三千年前不知从什么地方带来的,现在印加的Hosi医师都用涕竹治外伤,用针灸治疗内科百病。”欧阳庚闻听此言,心念一动,当年盘庚避水迁都,不是发明了针灸治疗瘟疫么?《神异经》上则说涕竹可以治疗瘟疫,这等中药偏方,印第安人又是如何知道的?这个Hosi王会不会就是殷末逃亡海外的商人后裔攸侯喜?至少从发音上讲,相似得令人遐想。
四十一年后,一位名叫布·德·布尔的学者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历史学院档案馆里,发现了三百年前兰达主教所记载的玛雅人的许多传说。在中美洲尤卡坦半岛上居住的玛雅人,他们自称是“三千年前由天国乘涕竹舟经天之浮桥诸岛,到科潘河畔种豆麦黍粟的农民”。 这里的“天之浮桥”暗示的是殷人的东渡路线吗?三千多年前,殷人的造船技术与航海知识是否足以使他们跨越迢迢万里的大洋呢?
可能性是有的。考古学家曾发现五千年前山东沿海人民出海捕鱼的遗迹。四千多年前,中国人已在黄海的海岛上有了殖民点。此外,在山东长岛还发现了四千年前的木板船。这说明,殷人在当时已经具备了远海航行的技术、知识和物质条件。
北太平洋黑潮暖流的存在,又将这一设想的可能性大大推进一步。源于北赤道海流的黑潮暖流,从台湾东部北上日本南岸向东,与常年顺风的西风漂流相接,至美洲后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即为加利福尼亚海洋,直达墨西哥海岸。学者们认为,在东北太平洋上航行的木船一旦进入这股长年性质稳定的漂流带,是可能到达美洲的。为此,他们做了一系列探险试验。1852年,美籍华人乔治·休率众驾小艇八艘,从广东下海,随后进入黑潮,果然漂亮至加利福尼亚。
也许,对于冒险家而言,大洋并非想象的那么宽阔不可逾越。
人,人种,语言,文字
南美球星雷科巴因为外貌的原因,被国际米兰的队友送了个外号,叫“中国男孩”。他就是印第安人的后裔。
玛雅人、印第安人与中国人相似这一点,得到了人类学家的证实:玛雅人与中国人同属蒙古利亚人种,不仅拥有内眦皱裂、幼年骶部色斑、体毛较少等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