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哲学编读书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23
发布时间:2024-10-23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反杜林论》·哲学编阅读报告
摘要:
《反杜林论》·哲学编是恩格斯反驳和批判杜林的著作,它第一次完整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反映论,世界统一性,自然哲学,社会历史观以及唯物辩证法五个方面对这一哲学体系进行了完整的陈述。在经过仔细的研读之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有了自己的理解以及进一步的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
杜林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 哲学 唯物主义 反映论 实践 唯物辩证法
一.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1.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且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反杜林论》写于1875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恩格斯先以论文的形式将文章陆续发表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机关报《前进报》上,后于1878年汇集为单行本出版。
2.杜林 杜林出身于一个普鲁士的官吏家庭,1853~1856年在柏林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在柏林法院担任律师和见习法官。1861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63—1877年任柏林大学历史、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私人讲师。杜林是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者,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 杜林把自己打扮成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和实际改革家,向马克思主义发动进攻,妄图取而代之。杜林为了宣扬自己的伪社会主义,先后出版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1873)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1875)等主要著作。
3.《反杜林论》的理论意义
恩格斯为批驳杜林的错误理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使德国工人运动沿着马克思主义的轨道健康发展,在马克思的支持和帮助下,应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等人的要求,写了《反杜林论》这部论战性的著作。这一经典著作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思想,第一次深刻地揭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间的内在联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辩证法等基本原理
4.《反杜林论》·哲学编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哲学编中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系列的基本理论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许多著名的命题和原理。恩格斯的论述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主要部分,他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做了深入的发挥,从而使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得到了连贯的阐述。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
1.杜林的唯心主义认识论
杜林认为,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是某些“原则”,他主张“原则在先”,即先有思想后有物质,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把人的意识看成是纯粹思维的产物。恩格斯指出,思维和意识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意识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然而这种独立性只是相对的东西。不应当使物质世界与思维相适应,而应当使思维去适应物质世界。思维、意识来源于实践,它们也必须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如果离开实践,它就会成为不可想象的东西。
2.唯物主义反映论
(1)观念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从个体角度看,一个人的意识会作用于它的身体,一个没病的人假若被医生告诉自己有病,虽然物质角度上来说他并没有患病,但意识的力量将反作用于物质让他出现患病才会有的症状。与此同时,物质也会作用于意志,当身体患病时,精神也会变得脆弱,意志有可能变得不堪一击,意识跟随着物质条件变化。这两者的确是密不可分、充满辩证的。
而从集体角度看,一个社会的物质组成发展出集体意识,而这份集体意识也将深深地影响这一整个集体。从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来看,我国地大物博,丰厚的物质条件发展处举世无双的饮食文化,深深扎根于这个民族中,而这份意识也影响着中华民族这个庞大集体的日常生活。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每天都在饮食文化中游走,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交融中度过生命的每一天。
(2)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强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调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还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辩证过程。物质在先,意识紧跟其后,也并不是完全被动得被物质所控制,而也会反作用于物质。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内容,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通过对杜林的批判,恩格斯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捍卫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认识就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的知识(包括才能)是后天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三.世界模式论
1.杜林在世界统一问题上的唯心主义与折衷主义
(1)杜林的折衷主义
杜林认为,因为人的思维是统一的,所以现实世界才是统一的。在世界统一于什么这个问题上,杜林提出“世界统一于存在”。杜林所说的“存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命题里的“存在”,含义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存在”,是指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与“自然界”、“物质”等,是同一系列的概念。而杜林所说的“存在”,是十分含混的,它的含义相当于“有”这个概念。按照杜林的说法,“精神”、“上帝”都是“存在”的。
(2)杜林的唯心主义 另外一个方面,杜林在论证思维仿佛框子一样把世界统一起来的过程中,提出的“世界统一于存在”这样一个命题并未让杜林完全摆脱唯心主义。因为“当我们说到存在,并且仅仅说到存在的时候,统一性只能在于:我们所说的一切对象是‘存在的’、‘实有的’【摘自《反杜林论》】”,仅仅是同“不存在”、“无”相对的,除此以外,对象的其他性质和特点都未被考虑。也就是说这种对象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以及具有什么样特点,我们都未作追究。在这样情况下,当我们说世界统一于存在时,就掩盖了存在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一根本属性。于是就出现了唯物主义把存在的本质理解为物质,唯心主义把存在的本质理解为精神。
2.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
思维具有综合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把意识对象分解为它的要素的功能,即分析的功能。事实上,综合和分析是不可分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反之亦然。不是思维的统一性决定现实存在的统一性,恰恰相反,是现实存在的统一性决定了思维的统一性,因为在思维把存在综合为一个统一体之前,这个统一体就已经存在了。如果客观对象本身不是统一的,我们是不能靠思维的统一性去把它变成统一体的。因此,杜林的关于世界统一的观点从本质而言就是错误的,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恩格斯在严肃批评杜林的错误主张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以及必须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密切结合,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立场。
(2)毛泽东的论述
毛泽东对“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深信不疑, 并且认为承认这个观点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前提。他还作了进一步的论证。他说, 拿什么来证明这一点呢? 证据是多得很的。人类时刻同外界接触, 还须用残酷的手段去对付外界( 自然界和社会) 的压迫和反抗, 还不但应该而且能够克服这些压迫和反抗一一所有这些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实践的实在情形, 就是最好的证据。经过了长征的红军, 不怀疑经过地区连同长江大河、雪山草地以及和他作战的敌军等等的客观存在, 也不怀疑红军自己的客观存在;中国人不怀疑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国人民自己的客观存在;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也不怀疑这个大学和学生自己的客观存在,这些东西都是客观地离开我们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的东西, 这是一切唯物论的基本观点。这段话说得何等鲜明生动!
四.自然哲学的论述
1.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1)杜林的时空观
杜林在“自然哲学”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1,世界上的因果链条应当在某个时候有个开端, 故终极原因是存在的。
2,就是所谓的“定数律”。
杜林认为世界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大到宇宙中的天体, 小到微观世界中的原子, 其数目在每一瞬间都有一个“定数”。一切自然过程在时间上都是有一个开端的。同时 一切周期性的自然过程都必然有某个开端, 一切不同的构成都能还原到这样的开端上去。
杜林根据这个所谓的“定数”,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同时, 他还认为, 关于时空的概念, “可以不与物质的和机械的力的概念发生任何关系”,“比较特殊的时间概念”也就变成了“比较一般的存在观念”。这样, 他便割裂了时间同物质存在的关系, 否定了时空的客观实在性以及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2)恩格斯的唯物主义时空观
恩格斯指出, 真实的时空无限性是时间上的永恒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 就是指时间、空间“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 不论向前或是向后,向上或是向下,向左或向右”。就是说, 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总是无始无终的。
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时空无限性的观点,是人们根据在实践中对宇宙认识的不断发展而概括出来的科学论断, 并被现代科学发展所一再证实。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3)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意义
坚持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时间空间与物质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批判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观察任何事物,都必须注意它的运动变化的规模和进程;处理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着的情况,不然, 就要犯主观意识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2.物质运动的永恒性
(1)杜林的物质运动观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杜林认为,自然界最初处于物质和机械力统一的状态,即所谓的不动的“宇宙介质的状态”,物质和运动是可以分离的。
(2)恩格斯的物质运动观
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无法想象的”,还阐释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永恒的、客观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
3.生命论
(1)杜林对于生命运动与生命本质的观点
杜林认为自然界从无机到有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量的积累,没有质的飞跃。同时,杜林对于生命的本质一无所知,却用“组合”代替“发育”否定了生命运动的特殊性。
(2)恩格斯的生命论
恩格斯指出,在生命运动中,确实有一阶段是通过量的积累得以实现,但是这个‘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一次蜕变,就是本质的改变,所谓“量的积累,质的飞跃”。
在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热使水从液体变成气体。水的沸点是一百摄氏度,在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不可能汽化,它需要一点点地升高温度。这就是量的积累,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水马上就气化成为气体。从液体到气体便是质的飞跃。
恩格斯全面否定了杜林对于生命的定义,给生命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的化学成分的不断自我更新。”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五.社会历史观的论述
1.真理的辩证性
(1)杜林的真理观
杜林对于“真理”是这样诠释的:他认为“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长久的怀疑本身已经使一种病态的软弱状态,而且无非是极端紊乱的表现”。从更深层次来说,他认为人的认识产物具有至上意义和无条件的真理权。更偏激地来解释杜林的理论便是“绝对的霸权主义”。突然联想起为“地心说”抗争的布鲁诺在临死前说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正是教会的与杜林异曲同工的不可反抗的神学真理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烧死于火中。何等惨烈!
(2)恩格斯的真理观
对于“真理”二字,恩格斯将整个认识领域分成三个部分。
1.研究非生物界的并且或多或少能用数学方法处理的科学。
2.研究或的有机体的科学。
3.按历史顺序和现今结果来研究人的生活条件、社会关系、法的形式和国家形式以及由哲学、宗教、艺术等等组成的观念。
不可否认,在一些方面存在着永恒的真理,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等原理,但谁也不敢保证每一条原理具有的“永恒”。就像波义耳的定律一样,在经过雷尼奥的研究后发现,它只适用于一定的范围。就如同秘色瓷的发现一样,之前人们只是在诗词中知道它的存在,而当考古学家真正在法门寺地宫中寻找到它时,我们才能真正相信越窑中确实存在秘色瓷。对于那些因技术原因未被挖掘的墓穴如秦始皇陵墓,谁知道未来的某一天里面的物品是否会更改历史呢?因此从两极来看,真理与谬论交替上演着。以真正的,不变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认识,无疑是可笑的。
2.平等观
(1)辩证的平等观
杜林认为,平等都是绝对的好事,不平等都是绝对的坏事;不平等起源于暴力,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进行暴力的结果。而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无产阶级要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平等,而是要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出现人人平等,而到了那时,也就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了。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2)平等包含差别
平等并不等于无差别。恩格斯曾指出,“在国和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并且,“抽象的平等理论,即使在今天以及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也都是荒谬的。没有一个社会主义的无产者或理论家想到要承认自己同火地岛人之间,哪怕同农民或半封建农业短工之间的抽象平等”。因此,平等任何时候都是包含差别的平等。
3.自由观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杜林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
六.批判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阐述唯物辩证法
1.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是它却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它的特点就是把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看作是孤立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缺陷。恩格斯说:“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否定之否定规律
恩格斯阐明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揭示了否定之否定观的实质。在形而上学者看来,否定就是简单的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而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大体完成一个周期,在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和特点,但是这是在更高阶段上的重复。表明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同时,发展又是一个螺旋形的曲折运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是事物的发展趋势和道路,是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主题。
3.辩证唯物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恩格斯指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简单的证明工具。恩格斯举出大量事例来论证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论证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的、普遍规律,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矛盾客观地存在于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本身之中,矛盾是运动的本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源泉。并得出结论说,否定的否定就是自然、历史和思维的一个极其普遍的,因而极其广泛的起作用的,一个人重要的发展规律。这一规律正如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的,在动物界和植物界,地质学、数学、历史和哲学中起着作用。
七.结论
1.《反杜林论》·哲学编的哲学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哲学的过程中,总结和概括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自然科学和阶级斗争的新发现和新经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原理。恩格斯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为线索,展开了对意识、物质、时间和空间、运动、真理等基本原理的深入阐发,使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理论第一次得到系统的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紧密地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并使之贯彻在对杜林的反驳与批判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结合,是《反杜林论》·哲学编的基本精神所在,是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精华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点所在。
《反杜林论》的哲学思想不仅仅属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而且也属于二十一世纪,它具有长远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反杜林论》(哲学编)的现实意义
(1)文化大革命与真理观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待和认识真理这一观念和态度问题上,我们就有过失败的经验教训。曾经,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思潮曾长期干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特别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它实质是一场“革”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命”的浩劫。把事物的单方面关系当作了事物的整体,把事物的片面规定当作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在客观上导致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经历严重曲折,损失极为惨重。这种教条主义的特点是摘取马、恩、列、斯、毛在一定历史时期讲的话语和做出的论断,以此来衡量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功过是非,这实际上是把前人的认识看作是绝对的终极真理。然而真理从来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关于真理,我们有教训供我们记取,它让我们懂得必须坚持全面的观点或整体的观点看待真理问题。
(2)当代政治与平等观
在杜林看来平等都是绝对的好事,不平等都是绝对的坏事。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平等从来都不是绝对的。在联合国大会上,每个国家都会有一张选票代表自己的国家的选择和意志。用绝对平等的观点,从国家与国家的角度看,一国一选票这也许是公平的一种方式。然而,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就不见得平等。有些人口较少的国家,不足千万,但是拥有一张选票代替他们不足千万人口的意志和选择;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超过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只能拥有区区一张选票。也就是说,中国更多人的利益和选择就被稀释掉了。那么,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民而言,我们就是不平等的。因此平等不可能绝对:当平等是绝对的好事的时候,平等也是绝对的坏事。从恩格斯的平等观,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矛盾。
(3)设计与反映论
从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看来,存在先于意识,认识能动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能动地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质在先,意识紧跟其后,也并不是完全被动得被物质所控制,而也会反作用于物质。在从事设计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的需求则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就如同一种意识或者概念,是源于人们的生活的需要,源于存在的需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果是为了迎合某种概念或者风格进行设计,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因为最本质最基础的是“存在”,是需求,理念与风格是对于需求的一种反映。当设计从需求入手,从需求开始,从“存在”开始,才会得出相应的符合需求的理念和风格,才会符合受众的需求,才是真正正确设计的道路。
(4)塞翁失马与《反杜林论》·哲学编中的唯物辩证法
辨证唯物法作为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具有三个规律:矛盾(对立)与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当我们用唯物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些规律得到的印证。塞翁失马,作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典故,当我们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和分析它的时候,其中的规律就很容易被发现。
塞翁失马,期间福祸交替掺杂,在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中福与祸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它们却又相互产生,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这是矛盾与统一的规律;在福与祸的变化过程中,性质的变化中往往包含着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即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比如从塞翁失马到得到一群良马的过程中,首先塞翁的马要能够认识回家的路,然后塞翁的马有能力成为马群之中的头马,再之,塞翁的马愿意回到塞翁的家里,这三个过程中的背后也同样是隐藏着事物更加细致的微小的与福祸无关的变化,慢慢积累导致了福与祸的性质的变化:这是质量互变的规律;塞翁从失去一匹马(祸)到得到一群马(福),然后儿子摔伤(祸),然后又躲过了征兵,躲过了九死一生的战场(福),这其中,第一次祸是对前面的福的否定,第二次福则是对之前的祸的否定……否定之中不断向上发展: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八.思考
1.《反杜林论》·哲学编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足
恩格斯在反对杜林提出的唯物主义反映论中阐明了物质先于思想的观点,同时强调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与引导存在的物质到观念与思想的重要性。但是,恩格斯自己在陈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没有把实践的观念放到应有的地位, 而是在观点的一一对应上反驳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杜林的哲学体系上进行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与恩格斯提出的哲学观点反而形成了矛盾。
虽然恩格斯的初衷也许只是反驳杜林,并没有那么明确的想要陈述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然而从现在看来,我们将《反杜林论》中的哲学体系已然看作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一次完整阐述。同时,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反映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沟通了人与自然界的联系, 这也正是从实践,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自然界的基本原因所在。因此,实践观点应成为陈述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一个核心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阐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有说服力。
2.反映论的矛盾
恩格斯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先于意识,或者说存在决定观念。然而,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就谁说,是人提出的观点,是人的意识。人作为物质,反映论是人(物质或者存在)的思想,即反映论是由人的思想产生的,而不是由人产生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从人的血肉而不是思想出发,“反映论”又是什么?如果从猫,狗,甚至是石头,流水出发,“反映论”是什么?
3.《反杜林论》·哲学编的唯物辩证法是对还是错
辨证唯物法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否定甚至否定之否定并不是绝对的正确。
恩格斯以辛辣的评判以杜林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就是对其的一种否定,完全将其放在了对立面,完全是绝对的“否定”。然而,用唯物辩证法法的观点来看,这种否定只是一个过程,毫无疑问,肯定会存在另外一种体系对辩证唯物法的否定。从恩格斯所阐述的哲学观点出发,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然而,恩格斯全盘否定并批判杜林之后,没有对自己的哲学体系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与反思。恩格斯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却没有证明自己的“不正确”。人们在应用唯物辩证法的过程中会进入一种矛盾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唯物辩证法是正确的方法论,另一方面一从这种方法论自己的观点出发,它又不正确的。假设经过量变之后,到达了唯物辩证法是错误的这个质变的时刻,那么唯物辩证法何去何从?
参考文献
[1]谭林《关于杜林的一些思考》科技信息2009-09-05
[2]刘奔前马克思主以哲学体系化的初步禅师宿州教育学院报2007-02-20
[3]李培超《反杜林论》的伦理思想探析 吉首大学学报 2010-11-15
[4]罗定灴丁叶来 编著 《反杜林论》中的哲学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5年11月 第一版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修订版
[6]刘南燕 浅析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年02期
[7]刘尊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一个范例──毛泽东与《反杜林论》 江西社会科学 1994年01期
[8]徐茂华,吴兴德 改革开放以来《反杜林论》研究综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马克思基本原理课程读书报告
[9]金林 纪念《反杜林论》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04期
[10]刘建城 从形而上学时空观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新学术》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