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的忧患意识(5)

发布时间:2021-06-06

杜甫

己的茅屋漏了,只要对人民有利,他照样是喜悦:“敢辞茅苇漏,己喜禾黍高。”但当久雨成灾时,他却遏制不住他的愤怒:“吁嵘乎苍生,稼稿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大漏! " 可见他的喜怒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转移的。在咏物诗中,有的直接和现实联系,如 《 枯棕 》 、 《 病桔 》 等;有的则是借物离意,如 《 萤火 》 讽刺宦官的窃弄权柄, 《 花鸭 》 讽刺奸相的箱制言论,至如 《 鹿 》 诗:“衣冠兼洛贼,婆餐用斯须” , 那更是愤怒的谴责。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政治讽刺诗。简言之,诗人用厚重的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还有良知的情怀及困感。在飘零的人生旅途中,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凝视着流血流泪的人地,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白己内心的悲哀。风雨声中识民苦,坎坷路上忧黎民。诗人以一种“兼济”未成,“独善”亦未成的生命悲剧作了动荡时代苦难人生的代言人。形成了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创作倾向和由此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而的一系列变化,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杜甫与“诗仙”李白齐名,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影响极大的人们家,形成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历史长河中最辉煌的丰碑,而诗人贴近现实的有血有泪的动地歌吟,显露出君子忧道不忧贫的人格高贵与美,一种真正大慈大悲的仁者襟怀。当国家危亡之际,人民危难之时,诗人与生俱来的忧国忧民不忧己的忧患

浅谈杜甫的忧患意识(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