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期末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第二单元概述本单元从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角度阐明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论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 决定作用,并阐明了意识的能动性,告诉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 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立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意识从 何而来。 本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把握一个方法论、三对关系、四个 概念、五个原理。 一个方法论就是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对关系就是①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②物质与运 动的关系、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四个概念就是: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第二单元概述五个原理即: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②意识的作用原理;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唯 物 论
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认 识 论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28-30 页 2、规律客观性原理 P33-34页 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作用原理 P38-40页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P41页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46页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上升性)P48-49页
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 【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 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 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 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 运动是唯心主义二者都是错误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区别: ①定义不同 ②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 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是相对主义和诡 辩论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4、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 含义:实践
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 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 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5、真理的含义真理及其属性 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属性: ①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指人 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期 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 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真理具有相对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 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 此相互制约不正确。 2. 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正确: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 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意识对事物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 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正 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 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 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
6、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 无条件的 (注意:颠倒了二者) 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正确: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 变、消灭)规律。 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9、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 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 10、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正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 正确: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但真理的形式是主
观的。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 正确:认识的 …… 此处隐藏:16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