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概述(SUMMARY)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 )1、具有生长功能 2、子宫内膜组织 3、出现在子宫腔黏膜以外部位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 生长在子宫肌层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概述(SUMMARY) )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metriosis, EM) )1、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 2、不孕腹腔镜检患者,12%—48% 3、生育年龄妇女,25—45岁
与卵巢的周期性 周期性变化有关 ,与遗传 有关,可能为多基因 多基因遗传 有关,可能为多基因遗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概述(SUMMARY) )
异位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 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特点: 远处转移 种植生长能力 转移和 特点: 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种植学说 .子宫内膜种植经血逆流→输卵管→腹腔→卵巢和盆腔腹膜→ 经血逆流→输卵管→腹腔→卵巢和盆腔腹膜→ 生长和蔓延→盆腔EM 生长和蔓延→盆腔EM 先天性阴道闭锁或宫颈狭窄 剖宫取胎术后→腹壁切口EM 剖宫取胎术后→腹壁切口EM 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EM 分娩后会阴切口出现EM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播散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有子宫 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发现有子宫 淋巴管 中发现有 内膜组织 内膜组织 盆腔静脉中也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 静脉中也发现有 盆腔静脉中也发现有子宫内膜组织 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EM 如肺、手或大腿的皮肤和肌肉EM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化生Meyer提出:体腔上皮分化的组织, 提出:体腔上皮分化的组织, 提出 反复受到经血 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 受到经血、 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或持续卵巢 激素刺激后 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 刺激后, 衍化为子宫 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 内膜样组织 。
无充分的临床或实验依据 无充分的临床或实验依据 临床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2、发病机制(PATHOGENESIS) 发病机制(PATHOGENESIS)4 .免疫学说 免疫学说EM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EM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体↑ 血Ig G、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 、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 子宫内膜Ig 、补体C3沉积率 沉积率↑ 子宫内膜 G、补体 沉积率↑ 巨噬细胞 NK细胞 细胞毒性T 细胞、 细胞及 巨噬细胞、NK细胞及细胞毒性T淋 巴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3、病理(PATHOLOGY) 病理(PATHOLOGY)基本病理 基本病理变
化 病理变化异位内膜→卵巢激素的变化→周期性出血 异位内膜→卵巢激素的变化→ 周围纤维组织 纤维组织增生和 形成, 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 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 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大小不等的紫蓝色实质结节或包块,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3、病理(PATHOLOGY) 病理(PATHOLOGY)巨检1、卵巢 最多见,约80%患者病变累 、 最多见, % 及一侧卵巢, 及一侧卵巢,双侧卵巢同时波及者约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为50%。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巢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 巢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 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 紧密粘连→ 与周围器官或组织紧密粘连→临床 特征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3、病理(PATHOLOGY) 病理(PATHOLOGY)巨检 宫骶韧带、Douglas陷凹 陷凹和 2、宫骶韧带、Douglas陷凹和子宫后壁下段→→→→→→是好发部位 壁下段→→→→→→是 →→→→→→ 早期: 紫褐色出血点或 早期 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结节 晚期: 陷凹变浅, 晚期 Douglas陷凹变浅,甚至完全 陷凹变浅 消失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3、病理(PATHOLOGY) 病理(PATHOLOGY)巨检3、宫颈:较少。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 、宫颈:较少。位于表浅的粘膜面或 表浅的粘膜面 深部间质内 深部间质内。浅表者多系子宫内膜直 接种植所致,月经期略增大, 接种植所致,月经期略增大,易被误 宫颈腺囊肿 Cyst)。 诊为宫颈腺囊肿(Naboth Cyst)。 诊为宫颈腺囊肿( 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 紫蓝色小 深部病灶 在宫颈剖面可见紫蓝色小 点或含陈旧血液 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点或含陈旧血液的小囊腔 。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3、病理(PATHOLOGY) 病理(PATHOLOGY)巨检4、输卵管: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 、输卵管:可在其管壁浆膜层见到紫 浆膜层见到 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粘连, 褐色斑点或小结节。输卵管粘连,甚 至扭曲,但管腔多通畅。 至扭曲,但管腔多通畅。 腹膜:通过腹腔镜, 腹膜:通过腹腔镜,典型的色素沉 着外,早期有白色混浊腹膜灶 白色混浊腹膜灶、 着外,早期有白色混浊 …… 此处隐藏:10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