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材料--事实胜于雄辩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制造寻找高考作文的亮点之四
材料——事实胜于雄辩
【亮点剖析】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细节描写。说的是吕布被擒,部将也个个被捉,生死考验随即而来。面对死亡威胁,吕布的部将们全都视死如归,高顺被杀,陈宫就戮 身为主将的吕布这时却贪生怕死起来,哀告刘备道:“公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话以相助?”刘备点头。待到曹操落座,吕布大叫:“曹公所担忧的,不过吕布,吕布愿意投降。你为大将,我辅佐你,天下不难平定。”此话有理。曹操心动,便问刘备:“如何?”刘备笑答:“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曹操大悟,立斩吕布。曹操大悟源自刘备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只是举了两个人所共知的事例。一是丁建阳,一是董卓。吕布曾拜丁建阳为义父,可为贪图富贵,竟杀了丁建阳而投奔了丁建阳敌人董卓,且拜董卓为义父为了美女貂禅转而杀了董卓。这足以说明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毫无人性的无耻小人。曹操经刘备一点破,自然知道该这样处置吕布。一句大实话,两个小例子,送掉了吕布卿卿性命。
因此,“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会常挂在我们嘴边。但要在考场作文中写出有个性很准确特新鲜的事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高考作文是全国考生同写一道题目,这就如同在制造一件相同型号的产品,要让自己的产品优于他人,就要凭着自己的技术来增加产品的高附加值,以赢得市场。同理,要想让自己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选择新颖的材料,就是增加作文的“附加值”的有效一法。那么,这种高附加值怎样实现呢?
新鲜的材料来自生活的空间。许多同学总为寻找写作的素材而犯难,抱怨生活的单调,感慨事件的琐碎,因而,每每动笔就思维断路,言语枯涩。其实,你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动的周围世界为发展我们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巍峨的高山,呼啸的大海,碧绿的原野,灿烂的山花,柔和的轻风,欢快的小鸟,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只有热情地去拥抱他,才会有天真美丽的遐想,欢悦愉快的体验;家人的关爱,师生的交往,同学的趣闻,学习的乐趣,考试的苦恼,活动的滋味,这一切流动的生活只要悉心地去感知他,就有可能产生热烈的创造欲望,汩汩滔滔的文思才情。事实上,一个人内在的情感模式储存的越丰富,心理结构的建设越完善,对新鲜材料发现的能力也就越强。
新鲜的材料出自你的积累,新颖灵巧的材料,可以激活读者的阅读欲望,但材料的新,并不意味着去追求“新闻热点”,而是把自己阅读积累的丰富材料适当提取,以满足不同话题、不同立论、不同表达的需要。2001年一篇《赤兔之死》,激活了多少头脑:把自己熟知的爱好的故事素材经过一番重新“包装”,竟会产生如此奇效!事实上,当年许多优秀考场作文都运用了这样的方法,他们有的让阿Q去开皮包公司,有的走进了朱贵的酒店,有的与还珠格格在网上聊天,又有的与堂诘可德围炉夜谈。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内存”,调动起个人爱好的兴趣,让写作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次“旧友”的重逢,一次心灵的释放,一次激情的碰撞。熟也能取胜,不要结束曾经的美丽的约会
新鲜的材料取决于巧妙的运用。
商纣王自高自人。—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 “贞观盛世”;楚怀壬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乏善于纳谏,门庭
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但另一方面,“从谏如流”并不等同于”亦步亦趋”,我们应有所取舍,去粗存精,舍害存益,否则。必将适得其反,未受其益,先受其害。孟尝君有好士之名,府下食客三千,可谓极矣,可王安石却给他一个“鸡鸣狗盗之雄”的称号,何也?就是因为他不加取舍,逢言便听,以致自己没有了主见。“邯郸学步”的寓言虽与从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可它却昭示着一个道理:外来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虽然抱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也只能收获一个痛苦的果实。…… ……
这是一篇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段,其间使用了大量的材料,连续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无疑让读者眼前一亮,反映了作者运用材料的灵活机敏,使得俗材也有了新意,形成良好的整体效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灵气。可见,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善于组合材料,是构成材料新颖、内容丰富的有效方法。运用一组材料组合是达到“巧”的手段,如果一时没有足够材料,充分利用好一则材料也同样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技巧点拨】
一、写记叙文没有材料怎么办?
任何文体都需要材料来支撑,离开了材料,文章只能是一个空的架子。
说写记叙文没有材料,是因为我们没有打开思想的闸门,处于封闭的状态;是我们忽视了生活中许多的精彩,总在期盼所谓的“重大”事件。其实,丰富的材料来自积累,来自于用心感受生活——只有深入地把握材料,才能自由地处理它们——这样获得的材料有深度。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生活的深层探索,从不自得地认为自己已获得解释生活的权利,他们像个孩子,始终对生活保持着一种谦虚以至惊 …… 此处隐藏:684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中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