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可行性报告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国内著名设计院原稿,垃圾处理厂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项目名称: 市垃圾处理场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 市桥头镇紫阳林场猪场作业区西侧 建设单位: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主管单位: 市人民政府 编制单位: 1.2建设单位简介 1、项目法人简介
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0月29日经工商部门批准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 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 市交通基础实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出资4760万元和240万元作为公司两个股东组建。公司现有员工5人,均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公司在去年完成验资、注册登记、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清理登记等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加快了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的移交、过户工作,目前,全市科局一级单位的土地、房产移交工作已基本结束,移交的土地面积611647平方米、房产面积111180平方米。其中对已经过户并办理新证的园区22号地块、原田野饲料厂、市政府大院以及食堂四宗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证(228338平方米,约343亩)交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效资产预计将达到10亿元人民币以上。 2、法人代表简介
1.3编制依据和主要资料 1.3.1主要法律法规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主席令第23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98号;
国内著名设计院原稿,垃圾处理厂可行性报告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 8、《城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 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限值》GB12348-2008; 10、《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11、《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12、关于发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建城[2000]120号;
1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14、《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T231-1998; 15、《生活垃圾中转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18、《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19、国家发改委及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的规定。 1.3.2 主要参考资料
1、《 市总体规划》(2006--2020);
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4、《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物控制标准》GB16889-2008; 5、《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B/T18772-2002; 6、《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 7、《 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议书》; 8、甲方提供的填埋场所在区域1:10000地形图;
9、《 市垃圾处理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 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其他基础资料。 1.4编制指导思想和原则
国内著名设计院原稿,垃圾处理厂可行性报告
执行国家建设部和国家计委《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CJJ17—2004《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实现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主要设计原则为:
1、在 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采用远、近结合的原则,分步实施的方针,统一规划设计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工程的社会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本工程的垃圾处理选用工艺,遵循应因地制宜的原则,既具有稳妥可靠、合理性,又具有先进性,经济合理可行。尽可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
3、为了提高垃圾处理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设计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
4、垃圾处理场总图布置做到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 5、本次设计的垃圾处理工程,做到总体规划,以节省前期资金的投入,为垃圾处理场将来的远期发展创造条件,在近期工程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的余地。
6、垃圾填埋场采取完善的清污分流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垃圾填埋场渗沥液的产生。
7、采取经济、有效的防渗措施,防止渗沥液对区域地下水的污染。 8、垃圾填埋场的渗沥液的处理,采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的处理方案,防止渗沥液对区域地表水的污染。
9、设置垃圾填埋气体的导出及处理系统,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及对场区危害,按“资源化”的要求,预留填埋气体综合利用设施用地,待有条件时,增加填埋气体综合利用措施。 1.5编制范围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范围为:垃圾收集系统,转运系统以及卫生填埋场。
垃圾收集和中转站系统,由垃圾收集、压缩和转运设施组成,实现垃圾至垃圾站、垃圾站至填埋场的运输密闭 …… 此处隐藏:942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