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佚文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佚文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20 0 4年 1月
宁夏社会科学S ca ce c s i J o ilS in e n Ni
No 1 J n.0 4 . .a 2 0Gc1 No. 2 }. 12
1 (第 12期期总 2
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 佚文宋璐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o 0 ) o 12
摘要:西夏译本<六韬>中有两段文字不见于存世的汉文本,聂鸿音曾据西夏译文构拟过汉文原文。 本文指出这两段汉文原文见于<典>太平御览>引,通和<摘并估计其篇题分别是“战”“决和示怯”。关键词:夏文;书;西兵六韬;文 佚中图分类号:263 K 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02—0 9 ( 0 40—0 7 10 2 2 2 0 ) 1 09—0 2
西夏译本<六韬>99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出土,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 1年 0今圣彼得堡分所,号 M/. o 19 10 1 1 12 7 8 7 9 70,件照片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编 I N 3、4、 4、 4、 6、 6、 7…原 - B19 9 9年刊布[l一 )全文至今没有解读。 2咖 ,]
19年, 9 6聂鸿音撰文介绍了西夏译本<韬> j他指出西夏译本的现存部分比汉文今本<六,六韬>出了两篇。其中一篇自西夏本原文第 3多 2叶 a面第 4始,行至第 3 3叶 b面第 l止,行位于<虎
韬>军略”“的“和临境”间,为“战”全文共 29,之题一, 8字内容完整。另一篇仅存半叶,有字 l2个, l版口已经残落,法得知叶码,字间也没有出现篇目,此不能确切地知道它出自哪一卷的哪一无文因
篇。聂鸿音考虑到现存的西夏本<虎韬>卷首有不见于今本的“攻城”一个篇目,而猜测这半叶译从文可能就是“城”片断,从文章的内容上看,了“城深堑”外,乎又和攻城的战术没有攻的但除高之似太多的联系。
在没有见到汉文原文的情况下,聂鸿音据西夏译本对这两篇文字进行了初步构拟。一
、
I B.N 6一战 - I H o7 9:
武王问太公日:发倾国之兵,王之百万兵相距,三胜而不一败者,之奈何?太公日:方百里之侯击天“与欲为”“
子,战勿
过三日。因天陈兵,百万兵马远近不相属,鼓之声各不相闻,旗之色各不相见,不闻右,不见拒则金旌左前后,军疾击之。武王日:敌人分为三四,东或西,南或北,战或息,明而往,暗而伏,骑首尾交驰,则”“或或或或或车三
军大噪,败而不可再战,一为之奈何?太公日:以小击大,”“必须日暮,以众击寡,必要日高。一人操炬,人击鼓,二战时熄火,下昏昏,明不觉。或鸣鼓而往,击木而止,旁车骑左右冲突,士强弩交相放箭,出天而涌地若天一或两锐声雷,军疾战,敌人虽众,三则其将可得。选我材士,中军自进不退,旁勿恐,两左右勿视,则必一战而胜也。”二、I M- I No 77: B. 0
解……秉日月之道,明四季之常,执其左右首尾,小大皆戍,则不至迷惑也。武王日:敌人先至以取我,先得”“彼地利,之奈何?为”太公日:若如此,故作怯懦而佯北,人必追,之急则行陈乱而自相失。吾发伏 “则敌追收稿日期:0 3—1 20 0—1 6
作者简介:宋璐璐 (9 8,, 1r一)女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7中主修专业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
7 9 — - -—
西夏译本中的两篇《六韬》佚文
维普资讯 http://www.77cn.com.cn
兵疾击其后,骑左右近攻,破之。敌人高城深堑……车必
考以上两段文字虽然未被收入今本<六韬>但已见于唐宋典籍摘引。如<,太平御览>一三一卷<兵部 战下)<决:六韬)以少击众,日;必以日之暮,以众击众,必以日之早。这段话明显相当于西夏本“一战”的“篇以小击大,须日暮,必以众击寡,必要日高”只是西夏本的“,以众击寡”御览>“<作以众击众”推其常理,以少击众”。“时必在晚上,是为了掩敌耳目,敌人辨不清我军具体人数,“这使而以众
击寡”时则必在白天,这是为了显示我军强大实力,起到威慑敌军的作用,由此可以确信<御览>以“众击众”必是“以众击少”之误。另外,本篇的题目聂鸿音译作“战”似乎不如根据<一,太平御览>直接译为“战”些。决好
另一篇没有题目的文字可以参考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三
“示怯”太平御览>和<卷二九四“示弱”的摘引,文如下:原周初,武王问太公曰(御览>六韬曰”:敌人先至,<作“ )“以据便地,形势又强,则如之何?对曰:”“当示怯弱 (御览>示”有“字 )设伏佯走, (“下以”,自投死地。敌见之,疾速而扑 (御览>“” )扰乱失次,必<无速字,必
离固所,入我伏兵,齐起,急击前后,两旁。这段话明显相当于聂译的“王日:敌人先至以取我,卫其武‘彼
先得地利,之奈何?太公日:若如此,故作怯懦而佯北,人必追,之急则行陈乱而自相为’‘则敌追
失。吾发伏兵疾击其后,车骑左右近攻,必破之”。从<’通典><和太平御览>门类估计,段文字的这残佚的篇题似乎应该是“示怯”或者“示弱”之类,而不像是<虎韬>目录中的“攻城”。在宋代以前的著录中,六韬>内容多寡不一、目次序不定,<的篇如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在庄子 徐无鬼>时引用了司马彪和崔误的话,为“公六韬”认太包括“文武虎豹龙犬”即与今本“ …… 此处隐藏:79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