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提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时间:2025-05-04
时间:2025-05-04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政治学复习提纲,较为的全,望能与学习此专业的同学们分享。
政治学复习提纲1(1-4讲)
一、 政治的涵义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解释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新儒学代表徐复观说:“修己治人,在儒家是看作一件事情的两面,即是所谓一件事情的‘始终’‘本末’。因之儒家治人必先修己,而修己亦必归结于治人。内圣与外王,是一事的表里。所以儒家思想,从某一角度看,主要是伦理思想,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是政治思想。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而在古希腊,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就是一个“公正”国,它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而亚里士多德则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第二种,从法律角度解释政治。西方近代以来,自然法学派和纯粹法学派的思想家、法学家、政治学家,都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过程就是制法、守法、执行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第三种,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 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他们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政治的手段则是玩弄权术。现代西方诸多思想家,诸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人就是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的。
第四种,认为政治是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曾从这一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政治学家吴恩裕先生也说:“政治乃是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第五种,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
第二,政治的基础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社会生活的强大的统治性和支配性力量,它成为特定阶级实现自己的利益的重要凭借。任何阶级要实现自己的要求和社会目标,都必须掌握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国家是 政治权力的组织体现,因此,国家政权即构成国家组织的政治权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围绕着政治权力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就表现为围绕国家政权展开进行的政治活动,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的规律,都有其客观内容,人们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刻认识政治的本质,把握其发展规律,才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运筹自如,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这就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
(3)政治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进行界定: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一切非马克思政治学分歧的焦点。
列宁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
上一篇: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