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6)

时间:2025-07-11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图1—1辽河坳陷油气区

2.构造区块

辽河坳陷为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型盆地,位于渤海湾盆地的东北隅,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板块的一部分,分为7个次一级的构造单元,分别是西部凸起、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凸起、大民屯凹陷以及沈北凹陷。陆上面积12400 km2,划分出3个凹陷,1个中央凸起(见图1—2)——西部凹陷、中央凸起、东部凹陷。东部凹陷虽然是辽河坳陷最大的凹陷,但探明石油储量在坳陷总储量中不足10%,资源探明程度仅为22.3%,目前探明储量最多的茨榆坨油田储量不到5千万t。辽河西部凹陷面积约2530 km2,是辽河坳陷中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烃源岩多层段、大面积分布。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图1—2辽河坳陷各构造单元分布

辽河油区是一个具有多油品性质、多油气藏类型、多套含油层系、地质情况十分复杂的大型复式油气区。勘探总面积84566 km2(18626),陆上面积12400 km2(6660),滩海面积3506 km2(3506),外围面积68660 km2(8460)。 3.地层特征

辽河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其地层特征受到盆地演化的制约。渤海湾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具多旋回性。形成多套烃源岩层系、储集岩系和封盖岩系,也随之构成了多样式的生储盖组合(图1—2)。

大体上讲,渤海湾盆地经历了太古代和早元古界地台基底的形成阶段、中元古代至二叠纪地台盖层沉积阶段和中、新生代大陆裂谷发育阶段。

早古生代自寒武纪至早一中奥陶世,该区为典型的陆表海环境,沉积浅水碳酸盐岩,中奥陶世峰峰组沉积末期,全区整体上隆,结束了早古生代的沉积历史,华北地台的加里东运动表现为整体抬升,长期遭受剥蚀,缺失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并开始了晚古生代石炭一二叠纪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的沉积,沉积具东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西展布、南北分异的基本格局。中生代中三叠世末期的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构造一沉积的分布格局也由近东西向展布转化为北北东向与东西向展布并存的复合。

中生代燕山期(侏罗纪白垩纪)的构造运动以拉张一挤压、伴以剪切交替出现,早期以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一系列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展布的褶皱,构成了渤海湾盆地的雏形。早中侏罗系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充填了一套河湖沼泽相含煤碎屑沉积。燕山晚期,地壳活动加剧,裂陷作用加强,伴有强烈的中酸性岩浆活动,盆地充填以夹有大量火山岩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新生代裂陷作用旋回。喜山运动可分为早第三纪裂陷沉降和晚第三纪坳陷热沉降两个阶段。早第三纪裂陷作用构成了三个由张裂沉陷充填一湖侵扩张和深陷~抬升收缩的过程,即孔店组沉积时期,沙四和沙三沉积时期,以及沙二段至东营组沉积时期。晚第三纪为后裂谷阶段,沉积了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综述, 寒武纪至早一中奥陶世陆表海环境,沉积浅水碳酸盐岩。石炭一二叠纪海陆交互相环境,以含煤岩系的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期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大规模海侵的历史,进入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演化阶段,中生代盆地以张陷盆地为主,河湖沼泽相环境,含煤碎屑沉积。新生代则沉积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建造。 4.沉积背景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式叠加型沉积盆地,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特色。其沉积史可划分以下几个时期:

4.1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

沉积了晚元古代震旦亚界最厚9400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巨厚沉积

4.2早古生代(下寒武世—中奥陶世)地台沉积发展时期

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泥质岩和蒸发岩的沉积

4.3晚古生代(中石炭世—二叠纪)地台含煤建造沉积发展时期

中石炭世海陆交替相沉积含煤地层 ; 二叠纪后期的海西运动,使全区变为山区

4.4中、新生代断陷与坳陷沉积时期

渤海湾盆地的中、新生界剖面内可能有过多次“断—坳型”沉积发育阶段。侏罗世、白垩世、第三纪各为一次断陷-坳陷发育期。但只有第三纪—第四纪的断—坳盆地在渤海湾盆地全区保存得比较完整。

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