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辽河油田石油地质综合分析(15)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图2—3辽河西部凹陷各层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对比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 t。层位上,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是主要的排烃源岩,其排烃量占总排烃量的82.7%,沙三段烃源岩的排烃量最大,为96.14×108 t,沙四段烃源岩的排烃量为33.05×108 t;而沙一段、沙二段烃源岩排烃量较小,为21.46×108 t,约占总排烃量的13.7%;东营组排烃贡献最小,排烃量为5.58×108 t,只占总排烃量的3.6%。从不同烃源岩层在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排烃量来看,各套烃源岩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1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排烃量为92.31×108 t,占总排烃量的59.1%,是最主要的排烃期;第2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抬升冷却后进一步沉降,恢复加热后再次排烃),排烃量为40.44×108 t,约占总排烃量的25.9%;沙一段至沙三段和馆陶组沉积期只有少量烃排出(见图2—4)。 沙一、二段烃源岩奇偶优势较为微弱,规则甾烷含量丰富,笔架岭地区规则甾烷C27>C29>C28,星“L”型分布,代表水生生物输入为主的母质类型,海南.月东地区则主要为C27=C29>C28,呈对称的“V”字型,代表水生生物和陆源有机质的共同输入;Ts/Tm值均较低,为0.30~0.76之间,Pr/Ph<1,伽马蜡烷含量较低,伽马蜡烷指数主要介于0.07~0.19之间,代表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下的未熟,熟烃源岩;锦字号地区重排甾烷含量较高,Ts/Tm值介于0.59~2.36之间,aaaC29(20R)/(20R+20S)介于0.34~0.49之间,成熟度高于其他地区,属于低熟型烃源岩。沙三段烃源岩奇偶优势不明显,规则甾烷含量明显高于重排甾烷,C27>C29>C28,呈不对称的“V”字型,代表以水生生物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输入为主并伴生有陆源有机质的输入:Ts/Tm值较高,介于0.60~1.74之间,Pr/Ph>1,伽马蜡烷含量很低,伽马蜡烷指数0.01~0.04之间,代表淡水沉积环境,aaaC29(20R)/(20R+20S)介于0.07~0.37之间,成熟度低,属于未熟,低熟烃源岩。
综合分析认为,滩海西部不同层位烃源岩母质类型有较大差别,其中沙河街组优于东三段,沙三段优于沙一、二段,同前面有机质类型的分析一致;沉积环境差异较小,主要为淡水.微咸水,其中沙一、二段水体较咸:成熟度方面,由于所取样品均来自于构造带高处,距离生烃洼陷较远,故洼陷中心主力烃源岩的成熟度应明显高于边缘地区,因此,在洼陷中心存在优质烃源岩的可能性极大。
图2—4 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各时期排烃量柱状图
第三章、油气成藏年代、时空配置()
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生成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不致于散失。
下辽河坳陷发育沙四段、沙三段、沙一段3套烃源岩,沙四和沙三段是主力烃源岩.沙三、沙四段为半深滓深湖相沉积,有机质类型好,以I型(腐泥型)、ⅡA型为主,生油层厚度大,分布广.沙四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沙三段分布范围最广,在3个凹陷都是重要生油层;沙一段烃源岩仅分
上一篇:移动小额贷款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