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高度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08
发布时间:2024-10-08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太阳高度。 直射90°
晨昏线0°
0°≤H太≤90°
①非极点地区:小—大—小 呈对称分布,正午最大,日出日落 为0,夜半球小于0. ②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太阳高度 不变,值为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 角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 四周降低,呈同 心圆分布(即等太 阳高度线);晨昏 线上太阳高 度为0°。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 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图 中E折线所示。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变化: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 90°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 0° 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90°´N 66°34´N 23°26´S 66°34´S 90°´S23°26´N
夏至日
0°
90°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0°90°´N 66°34´ N
0° 23°26´S 夏至日二分日23°26´N
66°34´S 90°´S
90°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度变化: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0° 66°34´N 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90°´N 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此时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H2)达最大值90° 1 2 ----(最小)------(最大) (最大) ----(最小) -----(最大) -二至日正午太阳度(H1和H3)达最小值。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春分日 23°26´S 90°´N 90°´S 0 ° 23°26´N PP: 赤道地区
1、 赤道地区: 3 由图可以看出,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夏至日 N
二分日
冬至日S
正午太阳高 由图4可以看出,H4大于H1和H2又大于 度的季节变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H3 ,在夏至日前后P地各有一次直射,此时 化规律
2.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区:
3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H4 ),冬至日时 1--小--(最大)-- ----减小 增大---(最大) ---(最小)----增大--2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H3 )。 春分日 423°26´N
P
0°
23°26´S
P: 赤道与北
回归线之间地区
冬至日 S
二分日
夏至日 N
123°26´S
4 P
2 0°
3
23°26´N
P: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
夏至日N
二分日
冬至日S
夏至日达最大值(H1), 冬至日达最小值(H3)。 1 3 从夏至日到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 2 90° 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P23°26´N
0°
23°26´S
P:北回归线地区
冬至日
二分日
夏至日N
S
1 90° P23°26´S
正午太阳高 度的季节变 化规律
2
3 0°
23°26´N
P:南回归线地区
上一篇:借助图形记忆热力学公式
下一篇:高三一轮复习---盐类的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