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课程设计(14)

时间:2025-07-07

2.2.3汇水面积计算

表格 6汇水面积计算表

2.2.4雨水主干管和干管水力计算

1.表格8中第1项为需要计算的设计管段,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写出。第2项为各设计管段的管长,可由CAD工具测得。

2.将个设计管段起讫点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列入表格8中第12、13项。 3.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地面坡度(地面坡度

地面高差

),作为确定管道

距离

坡度时参考。例如,管段9-10地面坡道

126.93-126.38

0.00314。

175

4.计算中假定管段的设计流量均从管段的起点进入,即各管段的起点为设计断面。因此,各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该管段起点,即上游管段终点的设计降雨历时(集水时间)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暴雨强度时,用的t2值应按上游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之和 t(2

L

)求得。先假定一

个流速,本设计中将所有管段的流速假定为1.5m/s(在经济流速允许范围内),根据流速求出t2,再计算 t2。如管段9-10是起始管段,故 t2 0,将此值列入表格8中第4项,雨水在管段内流行时间t2 入表格8中第5项。

5.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0 q

2734.5 (1 0.671lgp)

。本设计中暴雨强度设计重现期0.8

(t 12.60)

Fi i

175

1.95min,列

1.5 60

p=1a,径流系数 可查表2.7由 aw

F

计算得到。本设计中 =0.6。即

q0 q 0.6

2734.5 (1 0.671lgp)

,t=10+2 t2。q0为管内雨水流行时0.8

(t 12.60)

间 t2的函数,只要知道个设计管段内雨水流行时间 t2,即可求出该设计管段

的单位面积径流量q0。如管段9-10的 t2=0,t2

175

1.95min,将

1.5 60

t2=0代入上式得到q0=135.44L/(s ha)。而管段10-11的 t2=t2=1.95min,代入q0=126.76 L/(s ha)。将q0列入表格8第6项。

表格 7径流系数 值

6.用个设计管段的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总汇水面积得设计流量。如管段9-10的设计流量Q=135.44 175=1424.733L/s,由于设计时未考虑设计管段的充满度,故适当放大设计流量,如管段9-10最终设计流量为1426L/s,列入表格8中第7项。

7.在求得设计流量后,即可进行水力计算,求管径,管道坡度和流速。根据Q

4

d2 ,代入设计流量Q和假设经济流速 计算得到管径D,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管径大小,同时利用调整后的管径计算得到实际设计流速。如管段9-10,假定设计流速为1.5m/s,设计流量Q=1426L/s,求得D=1950.04mm,根据市场上的规格将设计管径改为1100mm,再代入计算实际设计流速,得到

=1.5m/s。同时,查找规范得到不同规格管道的最小设计坡度i。将确定的管

径,坡度,流速,降落值各值列入表格8中第8,9,10,11项。

8.本设计中各管段起点埋深为0.7m。将设计管段最小坡度与地面坡度比较,若小于地面坡度则不需要放坡,若大于地面坡度则需要再放坡。如管段9-10,

给排水课程设计(1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