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颈椎病,颈椎不稳
70
现代医院2010年2月第10卷第2期 专业技术篇 ModernHospitalFeb2010Vol10No2
颈椎病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陈木养 余洪希 王 东 冯伟坚
CORRELATIONSTUDYOFCLASSIFICATION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ANDMIAGINGSIGNOFCERVICALSPONDYLOSIS
CHENMuyang,YUHongxi,WANGDong,etal
【摘 要】 目的 研究颈椎病影像学征象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 84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痹证型、眩晕型和痉证型三型;影像学检查采用颈椎正侧位、左、右前斜位、过伸过屈位投照和CT扫描,其中5例行MRI检查。结果 痹证型征象以颈椎生理曲度在病变节段改变为主(p<0105);眩晕型征象改变以椎体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变小、椎间隙及椎间孔变窄为主(p<0105);痉证型表现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为重(p<0105)。结论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征象表现有关,CT、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利于临床诊断和分型。 【关键词】 颈椎病 辨证分型 放射摄影 doi:10.3969/j.issn.1671-332X. 颈椎病多病约为318%~1716%,∶1,。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多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痿证”、“头痛”、“眩晕”范畴,中医治疗对颈椎病有独特的疗效,因而从中西医结合角度阐述该病的发病机制成为研究热点[1-7]。
本研究将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为痹证型、眩晕型和痉证型三型,对颈椎病中医证型与影像学征象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指导临床中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均为2007年4月~2009年3
1.1.3 主要临床表现 痹证型颈椎病表现为枕颈部疼痛,
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眩晕型表现为颈肩部不适伴有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等临床症状,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痉症型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肢体麻木、酸软无力,颈臂颤抖,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异常,压顶与叩顶试验、血管试验均阳性。
1.2 方法
检查设备采用日立500MAX光机进行颈椎正侧位、左、右前斜位及动力位摄影,使用GE8800螺旋扫描机,根据临床定位和X线平片所示病变决定扫描范围,扫描层面尽可能与椎管轴面平行,层厚5mm,层距3~5mm,全部摄有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采用ASM-016PMR扫描机,使用颈椎专用线圈,其中1例使用联合相控阵线圈。常规进行矢状面和横断面SE序列T1WI:TR/TE300-600/16,FSE序列T2WI:TR/TE2500/90,层厚3~5mm,层间距015~
110mm,矢状面扫描FOV220~260mm,横断面扫描FOV160~200mm。2 结果
月在我院骨伤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共84例,男51例,女33例;年龄19~72岁,平均3918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平均2913个月。1.1.2 中医辨证分型 分型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
[8][9]
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中药新药
[10]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方案,分为痹证型(风寒型、虚寒型)、眩晕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痰湿中阻型)、痉证型。本组痹证型38例,其中风寒型22例,占全部病例的26%,虚寒型16例,占19%;眩晕型41例,其中肝阳上亢型17例,占20%,气血亏虚型20例,占23%,痰湿中阻型4例,占4%;痉证型5例,占5%。
颈椎影像学征象与不同证型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84例颈椎病患者中,风寒型和虚寒型征象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为主(减少、消失、反张、呈S形、上段变直),各占90%及93%,椎体骨质增生占45%及68%。痹证型颈椎病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以颈曲在病变节段改变为重(p<0105)。肝阳上亢型、气血亏虚型与痰湿中阻型征象以椎体骨质增生(各占94%、90%、75%)、椎管前后径变小(占76%、75%、75%)、钩椎关节增生(占58%、60%、
50%)、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占47%、50%、50%)、椎间隙变
基金项目:江门市医学卫生科技项目(编号:07A085)
陈木养 余洪希 王 东 冯伟坚:鹤山市中医院 广东鹤山
529700
窄(占47%、45%、75%)、椎间孔变形变小(占35%、40%、25%)为主,其他征象如骨刺突入椎间孔(占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