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上下杭历史风貌街区的有机再生(4)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等物质遗产的展示,对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宗教文化、会馆文化、商会传统、尤其是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的展示,为游览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体验当时当地生活方式的机会与环境,营造出深刻认识和感知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的氛围与空间,增强整个福州
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历史传统与城市魅力。
1、片区开发
开发两片区:一是以上杭街为中心的、以居住功能为主体,以及包括名人(杨鸿斌)故居展示、会馆等文化旅游展示的功能片区。二是以下杭街为中心的、以商业功能为主体的商业休闲区。
2、街道开发
结合下杭街的建筑风貌、建筑质量以及建筑的现有使用功能,兼顾考虑其综合价值以及传统使用功能,将隆平路、下杭街定位为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商业轴;由于隆平路南段有较为大量的交通需求,路面采用现状的沥青路面,以满足现代功能需要。
3、建筑开发
通过修复、修缮、局部保留、更新、暂留等方式,对现有建筑进行整治,使其适宜居住、旅游展示、商业等功能。
4、三捷河(星安河)滨水区开发利用
通过滨河沿线的建筑和景观整治,形成的三捷河(星安河)景观风貌带。通过对三捷河(星安河)周边地段内现有建筑的整治与更新设计,保持原有空间肌理,结合环境特点,提升强化
图3 上下杭土地利用规划图
商业氛围,营造宜人的滨水休闲商业区。
5、完善道路、绿化、相关配套等支撑系统
借鉴先进交通组织理论,在大范围内组织道路系统,并完善内部交通,特别注重静态交通的组织,提高上下杭的交通可达性;通过绿化景观环境的营造,提升空间品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有力支撑上下杭的健康持续发展。
5 3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开发模式5 3 1 保护
划定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核心风貌区范围,其原则为:1、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2、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3、历史核心风貌区用地面积不小于1hm。
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和协调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的完好,控制范围通常指沿历史文化街区核心风貌区范围向外约50m的区域,在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以历史上的上下杭的范围为依据,结合并兼顾建筑物用地边界或道路、河沟等环境要素景观界面的完整性而划定。
确立 点 、 线 、 面 的整体保护框架, 点 指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所包含的各文保单位、保护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历史建筑,分别采取有效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线 指上下杭历史风貌区各个传统街巷、三捷河(星安河)沿街沿河的风貌与环境,保证对该历史风貌区环境历史风貌、整体空间形态、原有街巷格局的严格保护。 面 指 上下杭历史风貌区整体风貌的系统保护控制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的继承与发扬。通过 点 、 线 、 面 有机结合的整体保护框架,不仅对上下杭历史风貌区从整体(外围景观风貌,整体空间格局与原有街巷肌理)到局部(文保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特色构筑、古树名木等)的历史风貌都进行严格保护,并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以保证对该历史风貌区历史风貌的严格保护与有效传承,并进一步通过对物质载体的保护与整治,以保证对其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进行良好的保护、传承与更新。
确定完善的保护要素选择及保护要求和保护方式,这主要涉及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建筑、街道及格局、商业街市等人工环境,地形地势、河流树木等自然环境,以及具有重要历史记忆的故事、传说等。5 2
6 结论
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衰落最直接的表现是活力的丧失,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包括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人口的同质化、环境的恶化,交通可达性的弱化等,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功能和活动多样性的缺失;在历史风貌区的改造重生过程中,须注重其核心价值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社会发展现状的有机衔接,具体而言,宜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延续其文脉及部分功能,并注入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功能,最终实现新的功能及活动的多样化,激发城市传统历史风貌区的活力。福州上下杭历史风貌区的保护规划在这方面作了相关的探索,冀有所用。
参考文献
[1]王聪颖,许清清,詹璐璐,刘鉴通 双杭老矣 尚能商否 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商业功能调查[J] 福建建筑,2009(02).
[2]周亚琦,周均清 美国丹佛LoDo历史街区复兴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09(02).
[3]戴林琳,盖世杰 北京南锣鼓巷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再生[J] 华中建筑,2009(05).
[4]黄明华,马琰 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对福州八一七路的规划思考[J] 规划师,2007(11).
[5]彭颖,刘大平 激活城市 城市建筑文化资本与城市历史街区复兴[J] 城市建筑,2009(02).
[6]龚恺 内 与 外 的改造 对澳门历史文化街区J] ,
上一篇:2011--2012英超
下一篇:技能竞赛采掘电钳工理论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