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简答题(5)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西南科技大学产业经济学末考简答题答案
于下降和衰退的时期。4.使股东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下。
31. 简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特征?答:结构比例看(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即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即向各种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即向产品形态依次转移。 程度看(1)产业高附加值化,即产品价值中所含剩余价值比例大,具有较高的绝对剩余价值率和超额利润,是企业技术密集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2)产业高技术化,即在产业中普遍应用高技术(包括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复合);(3)产业高集约化,即产业组织合理化,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4)产业高加工度化,即加工深度化,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32.简述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答:创新使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产业获得增长;另一方面,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比如自动化生产工具的出现引起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大量需求,手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大量消费需求),使产业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收益,生产要素流入,导致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增长速度保持很高的水平。创新使得收入扩大而增加的需求能转化为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出口增长率也可随之提高,对整体经济增长也较为理想; 创新使收入弹性高的商品能够出口,具备充分的国际竞争能力。创新使其成为将来技术革新核心部门的产业,有某种程度的国家安全保障或能够保障国家威望的产业,形成范围较广的产业群体。
33. 简述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区别及联系?
区别:主导产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或地区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支柱产业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具有稳定而广泛的资源和产品市场,因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 联系:基础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服务部门,而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产业。
支柱产业的构成及其技术水平决定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演变过程中所处的阶段。而主导产业代表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是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期形态,即两者在时间上一般呈现为后者对前者的继起,前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成为后一时期的支柱产业,而在新的时期又会有另外一些产业代替原来的主导产业。
34 简述配第-克拉克定律?
答: 1、克拉克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的产业结构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这种时间系列意味着经济发展,即这种时间系列是和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2、克拉克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时,首先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考察了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各产业的分布状况发生的变化。后来,克拉克本人、库兹涅茨和其他人,又以国民收入在各产业的实现情况,对产业结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3、克拉克产业结构的研究是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基本框架的。
克拉克认为,劳动力在产业间移动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间出现收入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是从收入低的产业向收入高的产业移动。
35.简述勒纳指数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理论依据:利用企业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来衡量企业垄断的力量。由于P≥MC,所以0≤ I<1。I越大,表明该企业的垄断力量越大。
上一篇:《英语2》2至4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