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杨建雄课后习题答(17)

时间:2025-07-08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4版)》

层析分离出由各个亚基组成的全酶(holoenzyme),其亚基组成为α2ββ ζ,Mr约为4.65×105。其中的ζ因子易于从全酶上解离,其他的亚基则比较牢固地结合成为核心酶(core enzyme),当ζ因子与核心酶结合成全酶时,即能起始转录,当ζ因子从转录起始复合物中释放后,核心酶沿DNA模板移动并延伸RNA链。可见ζ因子为转录起始所必需,但对转录延伸并不需要。全酶以4种核苷三磷酸为原料,以DNA为模板,在37℃下,以40nt/s的速度从5 →3 合成RNA。一个大肠杆菌约含7000个RNA聚合酶分子,大约2 000~5 000个聚合酶同时催化RNA的合成。

α亚基由rpo A基因编码,为核心酶的组装所必需,需责识别和结合启动子。α亚基在全酶与某些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时也发挥重要作用。 β和β 亚基分别由基因rpo B和rpo C编码。β亚基是催化部位的主体,研究表明,β亚基有两个结构域,分别负责转录的起始和延伸,β 亚基上结合的两个Zn参与催化过程。β 亚基可能是RNA聚合酶与模板DNA的结合部位。 2+

大肠杆菌的ζ因子由基因rpo D编码,在对启动子识别中起关键作用。ζ因子与核心酶结合后,全酶对启动子特异性结合能力是对其他DNA序列结合能力的107倍。

2.真核细胞中有几种RNA聚合酶?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解答: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按照对α-鹅膏蕈碱的敏感性不同进行分类:RNA聚合酶Ⅰ基本不受α-鹅膏蕈碱的抑制,在大于10-3mol/L时才有轻微的抑制。RNA聚合酶Ⅱ对α-鹅膏蕈碱最为敏感,在10-8mol/L以下就会被抑制。RNA聚合酶Ⅲ对α-鹅膏蕈碱的敏感性介于聚合酶Ⅰ和聚合酶Ⅱ之间,在10-5mol/L到10-4mol/L才会有抑制现象。RNA聚合酶Ⅰ存在于核仁中,其功能是合成5.8S rRNA、18 S rRNA和28 S rRNA。RNA聚合酶Ⅱ存在于核质中,其功能是合成mRNA、snRNA。RNA聚合酶Ⅲ也存在于核质中,其功能是合成tRNA和5 S rRNA及转录Alu序列。

3.下面是单链DNA模板的碱基序列,将它与RNA聚合酶、GTP、CTP、UTP和[α-P]ATP混合物一起保温,再用脾磷酸二酯酶水解RNA产物,试问可得到哪些3′-32P标记的NMP?

5′ATCTTCGTATGCATGTCT 3′

解答:根据DNA模板的碱基序列先写出RNA产物的碱基序列,每个A的5 端为p:

5′32pApG32pApC32pApUpGpC32pApU32pApCpG32pA32pApG32pAp U 3′

脾磷酸二酯酶从RNA的5 –末端开始依次水解生成3 –NMP,得到3 –p[GMP]∶3 –p[CMP]∶3 –p[UMP]∶3 –p[AMP]=3∶2∶1∶1。

4.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真核生物的三类启动子各有何结构特点?

解答: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在-10区有一共有序列(consensus sequence)TATAAT,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 box),或被称作-10序列。在-35区还有一个共有序列TTGACA,被称作识别区域,或-35序列。在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这两个共有序列的位置和序列略有区别。对上述共有序列进行化学修饰和定位诱变证明,-35序列与聚合酶对启动子的特异性识别有关,-10区富含A-T对,有利于DNA局部解链,-10区与-35区之间的距离,明显影响转录的效率。

真核生物三类启动子分别起始RNA聚合酶I、II、III的转录。类别I启动子包括核心启动子和上游控制元件两部分,需要UBF1和SL1因子参与作用。类别II启动子包括四类控制元件:基本启动子、起始子、上游元件和应答元件。识别这些元件的反式作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上游转录因子和可诱导的因子。类别III启动子有两类:上游启动子和基因内启动子,分别由装配因子和起始因子促进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和转录。

5.简要说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主要特点

解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共同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调控的关键步骤均在转录的起始阶段。其二,DNA上均包括参与转录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细胞中均含有可以同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

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特点可归纳为3个方面:① ζ因子决定RNA聚合酶的识别特异性。原核生物只有一种RNA聚合酶,核心酶催化转录的延长,ζ因子识别特异的启动序列,即不同的ζ因子协助启动不同基因的转录。② 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除个别基因外,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按功能相关性成簇地连续排列在DNA分子上,共同组成一个转录单位即操纵子(operon),如乳糖操纵子等。一个操纵子含一个启动序列及数个编码基因。在同一个启动序列控制下,转录出多顺反子mRNA。③ 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在原核生物中特异的阻遏蛋白是控制启动序列活性的重要因素。当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结合或解离时,结构基因的转录被阻遏或去阻遏。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特点可归纳为6个方面:① 真核生物有复杂的染色体结构,染色体结构的变化对基因转录的调控有重要作用。② 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有更多种类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基因转录调控的机制更加复杂。③ 原核生物的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其中负调控的作用较普遍。真核生物的反式作用因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是正调控,通常需要多个反式作用因子协同作用,使基因表达的调控更加精确。④ 迄今为止,在真核生物中尚未发现操纵子结构,功能相关基因的协调表达比原核生物更加复杂。⑤ 原核生 …… 此处隐藏:5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杨建雄课后习题答(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