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小两极分化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论文
浅谈如何减少小学英语的分化
我们这些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往往会体会到有些学生有这样的学习过程: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于是,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日趋明朗化了。何为“两极分化”呢?我个人认为这“两极”应该是指:优秀生和学困生。
“两极分化”,这是每个教师都不愿面对的问题,然而,到了小学高年级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此简单分析出自学生和教师这两方面的原因。
一、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方面
(1)客观因素——各个方面局限性对学生的影响
①、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
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增加很多新学科,各个学科的要求相应地有了提高;开始出现大量的单词短语和句型,平均每节课必须记住4个单词或短语和1-2个句型,还有大量的交际用语,给语数负担本来就较重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很吃力,力不从心者便开始打起退堂鼓。
比如,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普遍反应英语越来越难学,要背的单词句子太多;语数作业较多,平时在老师学习的也知识辅导语数。
②、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这是因为他们在性格上,具有儿童和成人双重成分,性格极不稳定的缘故。
例如: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高段生,不愿像低年级的学生一样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注意力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行为上会出现“叛逆”,尤其是那部分“后进生”,他们有时会故意做些破坏动作——上课捣蛋、拖交作业等等。
③、部分学生自身的性格倾向。
一些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由于他们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开口少,与他人接触也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
④、部分学生存在家庭、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
部分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父母工作繁忙或极个别家长自身的素质低下等原因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主观因素——学生自身素质有所差异
①、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在知识的获得方面还是能力的形成上都离不开学
论文
习者的积极参与,然而部分学生对此认识不足。
比如,有些学生,尤其是升入中高年级后,他们仅仅满足于能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而没有把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练习上。课堂上他们消极听讲,沉默寡言,只听不练,害怕出错,不愿参与操练、讨论、表演等教学活动,课后他们也不注意运用巩固,因而无法形成语言技能,所学到的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导致他们边学边忘,越学越觉得困难,最终还是落在大部队之后。
②、部分学生的意志力不持久。
英语有成百上千的单词要记住,有数百条短语要掌握,语法知识要系统。一些“学困生”也曾发愤学习过英语,但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逐渐丧失信心,就退缩了。这些同学最根本的缺点是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2、教师方面:
(1)客观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①、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
由于对新教材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编写体系、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介绍等方面研究得不够,有些教师在教学上采取照本宣科、“满堂灌”、“一言堂”等方式,课后一味叫学生背诵、默写、翻译等,复习又搞“题海战”,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毫无兴趣可言。这种常年不变地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教学活动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长期以往,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弃学情绪。
②、教学活动充斥着“游戏”。
有些教师对“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理解出现偏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眼球,想尽办法,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动手做卡片,画画、边跳边唱,游戏一个接一个。而高年级课堂上的学生,面对这样一堂变成了十足的音乐课、美术课的英语课并不见得有多热情,成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就算是学生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转移到“玩”上,这样的课看似“热闹非凡”,其实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语言学习效果也并不十分理想。
(2)主观因素——在对待后进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英语学习上的后进生指的是那些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大胆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进步慢或无进步甚至掉队的学生。
有些教师往往对后进生缺乏理解和关心,这正是这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弃学的直接原因。例如,有的教师对学生并不一视同仁,总是有意无意地歧视、讽刺后进生,将他们视为“陪读”,课堂教学仅为那些优秀生设计,教学活动仅来回于优秀生之间,把表扬全部给予优秀生,把批评全部给予后进生;还有的教师对后进生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批评、训斥,常常让家长到学校来谈话,以此 …… 此处隐藏:275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测量系统分析(MSA)程序--
下一篇: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第一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