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2)》期末复习综合练习题及答案南(6)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社会秩序的行为。
四.简答题
1.简述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
2.简述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犯罪对象只能是妇女和儿童。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或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犯罪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出卖谋利的目的。
3.简述挪用公款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的廉政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
4.简述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规.生幸、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
5.简述诬告陷害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诬告陷害罪,简称诬陷罪,是指捏造犯罪事实.同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捏造他人犯霏鱿事实.并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情节严重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具有使他人受刑事处罚的。
6.简述玩忽职守罪的概念及其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
答: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扮立、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在于:(1)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少、员;后者的主体则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侵犯的则是公共安全。(3)犯罪发生的场合不同。前者发生在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中;后者则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
7.简述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概念及其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答: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39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8.简述抢劫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答: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特征是:(1)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和他人人身。(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财物所有人、持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