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3)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第23卷
张朝等:中国低碳旅游研究综述
55
,前者是指从景区的前期建设、中期运低碳景区”
营、后期管理等全过程严格低碳化的旅游景区;后者是指提供有限低碳旅游服务的旅游景区。后者在中国存在更为广泛,也更易实施,是推进低碳旅游的一个有利切入点。李喆
[15]
产品、设计低碳旅游路线。更有一些经营者认识到了碳汇机制的作用,并认为要实现旅行社的低碳化,就必须转变竞争观念,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22]
[21]
,
,提高产品
的研究指出应在开发质量,强调产品设计。在营销宣传上,旅行社是信息传递者,应将低碳旅游的概况和好处向游客进行介绍,并把游客的反映即时反馈给各部门。针对低碳旅行社的文章数量不如其他方面的文章多。旅行社低碳化实际上是众多旅游业相关者推行低碳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了旅游产品链上的绝大多数环节,对于低碳旅游从上到下的推行弥足重要。2.4
低碳旅游与酒店
酒店是旅游过程中消耗水、电等能源量最大的场所,也是碳排放量位居前列的行业。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t煤的能量,可向空中至少排放4200t二氧化碳、70t烟尘
4
和28t二氧化硫,而一座建筑面积在8×10~10×
,尽量在不过程中,尽量做到“多利用,少开发”
改变自然资源原貌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及布局。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低碳旅游的构建,更是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有学者指出,许多湿地、湖泊也是重要的碳汇体,保护一些乡村生态旅游湿地,也能构建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之路上的一个突破
[17]
[16]
。还有
新研发出的环保型旅游产品,也是在低碳旅游研究
。魏小安[18]用“环境”为载
体,提出把环境作为旅游大产品建设以提高核心竞。蔡萌、汪争力,连接了“低排放”与“高享受”宇明
[8]
从景区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等方面详述
[19]
了构建低碳旅游的详细路径。周梅则强调了景
[20]
区要从规划开发建设时期就着眼于低碳,并认为应执行低碳评价制度。与此相似的,谭锦、程乾论述了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的构建,认为要同时注意硬件设备和软环境的开发。虽然以上两部分研究都提到了低碳评价制度问题,但均没有给出这种制度的具体评价标准,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低碳旅游研究正在由定性研究向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向迈进。
在推进低碳旅游定量化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旅游景区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并正规化,通过不断的试验和纠正,最终使这种评价体系具有受法律保护的约束性,让中国低碳旅游的实现呈现出质的飞跃。2.3
低碳旅游与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的纽带,作为旅游活动中食住行游购娱的组织者、安排者,它在保证游客旅游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碳债务的实践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起着宣传、组织和桥梁作用。相对地,推行低碳旅游也将给旅行社带来营销宣传、产品创新、内部管理等新的契机。
一些学者从经营角度提出应多开展网上经营,减少旅游经营过程的能耗。更多的学者则是强调在旅行社销售的产品和线路上下功夫,开发低碳旅游
104m2的大型饭店,全年消耗大约13×104~18×104t标准煤[23]。
在中国,酒店的低碳化旅程悄然进行。湖北武汉花山新城的首个大型建筑项目花山会议中心酒店将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及风能与太阳能发电系统等节能环保技术,节能率可达65%[24]。研究人员从能源、建筑、自身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酒店低碳化的若干策略。在能源方面,提倡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能源逐步替代现有的传统型能源,建设新型的低碳酒店能源供应系统;建筑节能方面,提倡采用节能玻璃窗或太阳能玻璃窗放。周梅
[6]
等方式推进建筑材料的低耗能低排
[19]
除了提到相关的节能外,还认为酒店
应深入了解自身能源结构和使用情况,制定能源管理计划。这种能源管理计划给予了酒店低碳化更为明确的指导。2.5
低碳旅游与旅游者
针对游客行为的低碳旅游文章大部分从转变游客观念入手进行论述。中国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引导、规范游客行为的层面上,宣传游客实现低碳旅游的办法和指南,数量众多,内容却大同小异。例如:倡导低碳旅游交通方式、住宿方式、产品选择等等。比较典型的研究及成功案例是陈世贤
[25]
对
游客个人碳足迹与低碳旅游行为意向的研究,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