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和理论基础(3)

时间:2025-07-08

可以增加对生态学的认识和理解

物营养含量的种内和种间变异则反映了营养供应、植物特征和决定植物营养利用效率高低的生理机制的差异(Sterner R,2002;Ågren G,2008;GÜsew ell S.,2004;Yang H,2011)。低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C/N 和C/P增加,植物对营养的利用率较高;高营养条件下,植物生长和蛋白质合成均最大化(Vitousek P,2004),C/N和C/P减小(Ågren G,2008)。因此,叶片的C、N和P含量及计量比反映了植物对当地土壤条件的适应(Thompson K,,1997;GÜsewell S.,2004)。在较广的纬度梯度上,叶片N/P与土壤养分有效性密切相关(Reich P,2004),而土壤养分状况则与温度、降水以及人为干扰等其他环境因子关联。

叶片C、N 和P 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在区域尺度及在较小地点的不同生境均具有比较大的变异, 这主要与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水分供应有关(McGroddy M,2004;Reich P,2004;Han W,2005)。在经纬度大尺度变化中一般支持叶片N/ P 随纬度减小、温度上升而增加的规律(任书杰等,2009和Mcgroddy;2008 等)。

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和理论基础(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上一篇:语言活动设计

下一篇:TVB电视剧(2010)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