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_问题与发展对策_朱有明

发布时间:2024-09-02

2008年12月

JournalOfZhejiangBusinessTechnologyInstitute

Vol.7No.4Dec.2008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朱有明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53)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要点。因此,对浙江装备摘要:

制造业发展现状、比较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思考如何把浙江省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打造。

关键词:浙江;装备制造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565(2008)04-010-03

TheStatus,ProblemsandDevelopmentStrategiesofEMIinZhejiangProvince

ZHUYou-ming

(ZhejiangVocationalCollegeofCommerce,Hangzhou310053,China)

Abstract:EMIbeinganimportantpillarofthenationaleconomy,developingEMIisthestrategicpointinbuildinganadvancedmanufacturingbaseinZhejiangProvince.Therefore,thispaperhasananalysisofthedevelopingstatus,comparativeadvantagesandtheproblems,aimingtobuildamodernequipmentmanufacturingbaseinZhejiangprovince.Keywords:Zhejiang;EMI;strategy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中其它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缓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007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浙江要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因此,立足于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系统地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十分必要。

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7大类行业。2006年,全省共有装备制造企业1.54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6.8%;拥有资产总额7824.04亿元,同比增长21.2%,占规上工业比重上升至33.3%;拥有从业人员257.16万人,增长

8.6%,占规上工业比重升至36.9%。2006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74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5%,比2000年增长3.7倍,年平均增长29.3%,对2000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3.8%;创造工业增加值1976.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比2000年增长

一、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1、产业规模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

3.1倍,年平均增长26.7%。装备制造业在规上工业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收稿日期:2008-09-28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编号07B7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有明(1978-),男,辽宁开原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与创新方面研究。

2008年12月

朱有明: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Vol.7No.4Dec.2008

表1浙江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

(单位:亿元%)

20002082.531.5477.930.6

20012499.231.7574.930.7

20023228.633759.731.6

2003438334.1100332.4

20045977.131.91321.932.1

20057352.631.81551.532.1

20069745.533.51976.733.8

总产值占

增加值占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2、行业情况

在国家划定的装备制造业178个小类中,浙江的泵、风机、轴承、环保设备、传输设备、电工仪器仪表、环保仪器仪表的产量居全国第一;纺织服装皮革专用设备、塑料工业专用设备的产量居全国第二;汽车仪器仪表、电线电缆、汽车领部件及配件、冷冻设备的产量居全国第三。我省装备制造业在数控机床、新型纺织机械、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多个领域迅速形成了较强的优势。乙烯冷箱、余热锅炉、工业汽轮机、船用齿轮箱、汽车轮毂轴承、万向节、空分设备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高空作业车、电能表、滚子轴承、内燃叉车市场占有率超过30%;另外超过

汽车制动系统的企业,也是国内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大型专业化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浙江菲达机电集团公司是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基地和国内环保领域中烟气治理行业的排头兵。在“创新强省”的大背景下,浙江装备制造业正趁势而上,扮演着提高工业化水平,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角色。

二、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整体素质较低

浙江装备制造业在工艺技术、基础材料、产业组织、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各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品种少;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不高、装备老化;成本高、服务差、配套弱;企业专业化协作能力弱、规模效益低。低档次产品集中度过高,包括产品技术、工艺设备技术和研发技术等方面,技术水平都很低,导致产品过多集中在中低档次上,中低档市场供过于求,大量产品积压,而高档产品没有开发能力,高端市场无法满足需求,只能大量进口。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按实物量计算的浙江机械行业设备中,工业锅炉、锻压设备、铸造设备中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1.3%、4.8%、4.3%,金属切削机床和仪器仪表在国内一般水平及以下的占80%以上;化学和电子通信行业达到国际水平的分别为1%和15%;相比之下,传统产业的生产装备情况较好,如服装行业达到国际水平的已占到40%,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缩小。

20%的还有集散控制系统、汽车用组合开关、工程机械变速箱、工业链条和自动扶梯等。杭氧是国内空分设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从引进技术走向自主创新,空分设备制造等级逐年提高,目前所承接的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4套

6万立方米/小时空分装置,是目前国内空分设备最大的订单项目;中国最大的数控磨床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正在临安经济开发区有序进行。这是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志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数控磨床第一品牌的重点投资项目;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际上少数几家、国内首家有能力生产百万千瓦汽轮机的企业;台州“大洋”是国内唯一生产液压胀管设备的企业,与日本、德国的2家企业并列为液压胀管设备全球3大制造商之一;轻、微型车制动系统的制造者“亚太股份”,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研发生产整套

表2浙江装备制造业主要行业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工业增加值率(%)

劳动生产率

(万美元/人·年)

销售利润率(%)

2005

金属制品业一般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浙江

199534.8235.0639.1343.78

美国

199623.8228.5829.3237.49

日本

200520.5423.7620.3727.04

浙江

199549.8549.4850.765.97

美国

199664.4947.7133.6665.45

日本

20050.660.800.850.76

浙江

19956.758.9611.3811.36

美国

199611.6713.3612.574.79

日本

5.167.205.646.33

(注:美国和日本数据来自朱高峰主编《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制造》2003年版)

2008年12月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l.7No.4Dec.2008

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从我省层面上看,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根本问题是技术瓶颈突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始终没有摆脱技术引进型的模仿创新的模式,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相当部分以组装为主,作为产业“心脏”的集成电路芯片则完全受制于人。从研究开发投入来看,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都在3%以上,高技术产业超过10%。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浙江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是:金属制品业0.18%,通用设备制造业0.64%,专用设备制造业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用重大。近几年浙江省陆续发布了若干个政策性文件,支持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制定产业政策,仅仅对产业发展提出鼓励或限制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发展政府在产业引导、市场监督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职能。政府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引领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法律、法规等形式保证专项政策和规划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财政、税收、金融、外贸等与产业政策相配套的保证体系等。通过财政拨款、投资补贴、减免税或增税方法,加快发展产业的薄弱环节。在建立和维护产业发展秩序方面,政府应担负起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政府要构建区域内装备制造企业服务系统,提供行业信息采集、高级人才引进等专项服务,大力扶持与行业相关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重点专业建设,为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0.5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77%。由于长期忽视对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环节,加上产业技术标准水平不高(浙江产业国际标准采标率仅为43.7%),不少企业以较高档的设备生产中低档的产品,已经出现了“一流设备、二流工艺、三流产品”的现象,这种生产方式,不仅难以摆脱“引进-落后-淘汰-再引进”的路径依赖,而且导致企业折旧成本偏高。

2、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组织结构

形成有效竞争的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首先要促进大型装备企业的发展,培育行业核心企业。省政府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发展,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重点扶持,组建形成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并吸引其他相同的企业加入到集团中来,按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进行生产,以形成规模经济,形成少数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利用各种经济政策,促进装备制造企业兼并和联合,形成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省政府应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兼并和联合从税收、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贷款、利用外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要扶持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多种渠道解决中小装备制造企业融资问题。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鼓励和促进中小装备制造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推进结构调整,构筑大中小装备制造业企业共生共享网络。

3、行业结构矛盾突出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结构矛盾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集中度差,企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长链条、“全能型”生产组织方式没得到脱困,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和产品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规模效益不足,难以适应买方市场下用户对多品种、高质量、个性化、低成本、短交货期的要求。(2)部分装备制造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短时间内还不能摆脱短缺经济的影响和体制的制约。不少企业组织结构陈旧,直线式等级制企业组织模式占绝大多数;行业主管部门撤消后,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职能性质的企业集团(政府撮合的)延续了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未改制企业尚占有相当大比重;缺乏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带来企业经营过程中权、责、利不清的问题等。(3)缺乏优秀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虽然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浙江有一定人才优势,但情况不乐观。装备制造企业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偏低,技术队伍比较薄弱,缺少专业技术的顶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对策,就是推进企业加速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战略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目前,浙江经济已进入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阶段,技术创新战略应当相应改变,增加自主创新的力度,创造出处于全球前沿的产品,从而赢得竞争优势。在创新战略转型的进程中,可以通过合作创新走向自主创新,企业可以与有实力的科研院所携手共创,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兼并、收购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变人家的

(下转第16页)

三、促进浙江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

产业政策作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外源动力,对于推动

2008年12月

何静: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五大跨越

Vol.7No.4Dec.2008

边缘盲点,更提高了农村输配电保障能力。有线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络设施从无到有,覆盖农村各个角落。

农村教育从过去的村村办学、村校村办、社校社办、政府补助,逐步实行乡镇政府为主办学,2002年农村税费综合改革后则实行以县级政府统筹办学。在市级财政支持下,农村学校基本实现向镇(乡)所在地集中,并推行标准化建设。2005年后,市、县财政投入资金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标准化改造,公共卫生经费得到制度化保障,村卫生室基本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焕发活力。在2004年后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村落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得到各级各方面的空前重视,村级休闲公园、活动场所建设成批推进。

2007年达到10051元,年均增长达15.7%。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全国较低水平,2007年为2.22:1.。在农民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已降为15%,非农业收入占85%,其中工资性收入已经占据绝对支配地位,2007年,在农村居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5876元,占总收入的58.5%。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资的日益丰富,带来了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饮食结构由单求温饱型的“吃饱”向讲究质量的小康型“吃好”转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食品消费中主食比重下降,副食品中的营养和保健类食品持续上升。衣着款式由大众化、单一化向多样化、高档化转变,居民在穿着上更加关注衣着质地、花色款式,而且更追时尚和潮流,体现了符合流行趋势的个性化、成衣化和城市化。

五、农民生活从物质匮乏、温饱不足的普遍贫穷向宽裕殷实的基本小康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在食物保障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转变,在居住条件上实现了从破败拥挤到宽敞现代的转变,宁波农民普遍过上了富足、安乐的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马恩成.也谈农村改革三十年[J].南方农村,2008,(2).[2]吴榕.农村改革三十年回眸[J].江苏农村经济,2008,(5).[3]卢文.农村改革三十年改了什么,变化怎样?[J].上海农村经济,2008,(6).

1978年全市农民的年平均收入水平为129元,市场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农民收入渠道逐步多样化,收入水平呈现快速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宋洪远.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中国发展观察,2008,(5).

[责任编辑:熊荣生]

!!!!!!!!!!!!!!!!!!!!!!!!!!!!!!!!!!!!!!!!!!!!!!

(上接第12页)

创新为自主创新成果;政府要有重点地扶持一些已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使他们尽快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对点上创新的引导以达到面上创新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合作创新。通过政府搭桥,组合创新资源,跨部门,跨学科,跨行业,在地域上跨省界,甚至跨国界,共同突破关键技术。

可由政府授予企业,企业通过专利手段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要积极培育多种不同类型的研发实体:由政府出资或与企业联合出资,建立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以民营机制运作的,专门的研究所或中心;由多家企业联合或由龙头企业建立的技术中心或工程中心;由政府、企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联合研究机构;也可以建立民间独资或股份制的研究所;积极引进国外的力量来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主动地吸取国内外的科研成果并把它转化为本省的科技资源。

4、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新体制

共性技术是制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活动的薄弱环节。浙江应努力构建以多种类型的研究实体为基础,以政府主导、政府和企业合作联动为核心,以投资多元化为基本特色的共性技术研发的新体制,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政府应积极介入共性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共性技术研发的专项计划;组织共性技术研发的试点工作;对与本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要组织重点攻关,财政要给予特别的资助;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如资助共性技术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对于公共产品属性强的共性技术研发成果采用政府收购的方式,对与专有技术相结合紧密的共性技术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3]刘军,马亚静.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06,(10).

[4]周煜,聂鸣.兰宏.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基地建设模式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7,(6)

[责任编辑:熊荣生]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