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教学活动教案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郭秋红
教学主题:
消除歧视 崇尚关爱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本节课主要在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自觉培养感情和价值观,现代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自主式学习”,即学生作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引导作用,结合心理知识和医学知识,通过创设各种学习情境,采用不同的活动方法,使学生的情感一步步得到升华。本节课通过学生自我审视、反面教育、自身体验并通过别人看自己的内心,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此次专题教育意在通过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审视和思考,感受并升华自身潜在的爱与责任,从而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看待艾滋病人,认识到生命的平等,以宽容的心接纳不同的人。并通过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将课堂的影响扩大到课堂外。
教学背景分析:
在当今艾滋病快速蔓延的趋势下,并且青少年患病率逐年增加已经成为被艾滋病危害的主要群体,对初中生开展艾滋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艾滋病和正确看待艾滋病人,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节课是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主题和传播途径主题之后的升华,通过前边的教育主题学生们已经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了基本认识,为本节课的情感教育做
了铺垫,前边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从模糊、恐惧到清晰、理智,在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可能使同学们正确的看待艾滋病人,消除歧视、产生同情、甚至主动地关爱艾滋病人。从整个教育的过程看,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明确什么是对艾滋病人的歧视
认识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情感目标:学会正确看待艾滋病人,体验生命的尊严,能够接纳不同的生命,加强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歧视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
教学难点:主动关爱艾滋病人,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情景假设、分组讨论、自我体验、反面教育 、个人影响 教学对象年龄及参加者数量:初二年级(14-15岁);小班教学40人 活动时间:40分钟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
多媒体:相关视频、图片、音乐
心型红色宣传板
学生自制红丝带
教学活动步骤:(5分钟)
一 导入课程
1前边的专题我们已经认识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并知道了艾滋
病的传播途径以及怎样去预防艾滋病,那么远离艾滋病是否就等于远离艾滋病人呢?
2通过配乐朗诵一首散文诗树立感情基调
有这么一群人
走到哪里人们都畏惧
或许他们身体会被隔离
或许那颗心总很孤寂
朋友远离
亲人抛弃
不知道下一个清晨初升的太阳是否还属于自己
对于老天,他们也没有什么过高的期望
只希望每个人都能给他们那一点点爱而已
或许只是一个微笑
一个眼神
一个敞开双臂的拥抱
或者短短的陪他们聊上几分钟
这足以使他们永生难忘
或许因为爱在他们眼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特殊的群体--艾滋病人
3 请同学们扪心自问自己是如何看待艾滋病人的
二 透视心灵(10分钟)
情境假设一:假如你是一名护士
教师活动:屏幕上展示三类艾滋病感染者,衣衫褴褛的老人,身在襁褓中的婴儿,穿着入时的小伙子,假如他们发烧住进了医院,你是医院的护士,如果你必须要护理其中的一位,你更愿意护理哪一位?
学生活动:
同类交流:学生站在代表自己选择的区域并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三组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之所以选择老人和小孩的同学较多,原因之一是老人
和小孩属于弱者更容易得到同情,之二是由于对他们感染原因的主观臆断:老人可能由于输血导致,小孩由于母亲的垂直传播,而青年人则可能是由于不遵守性道德导致的,其实大家不愿意接纳这位年轻人的行为就是一种歧视,但是我们的内心却能对感染艾滋病人的老人和小孩怀有同情,这说明了我们心中有爱。但是就算是由于通过不健康的性行为传播的人,他已经得到了惩罚,他的内心已经经受了无数的了苦痛和折磨,无数的冷眼和唾弃,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原谅他呢?他一样也是弱者也应该得到同情。
情境假设二 :假如你身边有艾滋病感染者
教师活动:假如你突然知道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就是一位艾滋病感染者你会怎么样?做出选择写在纸上
参考选项:存在心理抵触、开始疏远朋友
觉得很震撼,马上去检测中心检测
给予好朋友更多的关怀
装作不知道,会和以前一样
教师点评:大多数人都会为自己的身边有艾滋病人感觉震惊是正常的,去检测是一种自觉地防范意识,这不属于歧视,相信许多人都会存在心理障碍,虽然我们已经知道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但是由于艾滋病的无药可救导致人们都对艾滋病人存在戒备,但是疏远朋友就是一种歧视,更何况他只是 …… 此处隐藏:173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餐饮人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