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 方程 第1课时 方程教案和反思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第八单元方程
第1课时方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数学化、符号化的活动经验.。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等量关系,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初步体验方程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景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堂新课:方程.。那么,什么是方程呢?请同学们来讨论一下.。我们要学习方程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好朋友,那是谁呢?对,它是天平.。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中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等式
提问:小明在天平的右边边放上50克的砝码,在左边放上20克3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请同学把式子写到黑板上.。
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20克的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谁轻谁重?可以怎么用式子表示?请同学把式子写到黑板上,说明,这是不等式.。
2、认识方程
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提问:小明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核桃,这时天平平衡了.。那现在怎样用式
子表示这里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同学们这时给出的式子可能各种各样,首先要表扬,大家的表达方法很好,我们能不能给这些式子统一一下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核桃”这个物体呢?
讲授:我们通常用x来代替式子中不知道的量,也就是未知数.。那么大家刚才写出的这些式子我们都可以统一成(大家一起说):x+30=50 递进:组织同学们写一些方程.。
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重新在黑板上8个式子,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再讨论一下.。
⑵动手操作
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想法分一分.。
⑶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类的情况.。
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
②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
③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
④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⑷揭示概念
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为什么黑板上另外三类都不叫方程?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
3.判断深化理解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强调并加深方程的两个特征.。
6+x=14 36-7=29 60+23>70 8+x=16
50÷2=25 x+4<14 y-28=35 5y=40
三、巩固和应用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方程呢?对,是为了用它来解决问题的.。下一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使用方程.。
上一篇: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