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4)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张曼胤等: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间上的分布,展示群落结构多样性和空间分异规律。另外,可展示中国水稻悠久的栽培历史,增强游人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生态意识。
鸟类、昆虫招引可在湿地植物中安放人工巢箱,水中设置岛屿或沙洲,留放枯木,创造相对隐蔽的环境,适当投放食物等措施来实现。引导鸟类在各自栖息环境里觅食、筑巢、繁殖,展示动物的群居行为、领域行为和鸟类不同的求偶行为及婚配制度。吸引蜜蜂、蝴蝶、蜻蜓等昆虫在公园内生活繁衍,给游人提供近距离观测、认知昆虫的机会,体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通过改善水质与投放鱼苗等措施,丰富湿地鱼类多样性景观。
3.3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服务设施景观是指根据游人游憩活动需要而设置的,便于组织游览路线的,能够烘托湿地自然
景观的建筑物、景观小品等硬质景观。主要有景亭、水榭、舫、园桥、游廊、木栅道以及景观小品等[15-16]。可以分为以下3类。
“静态赏景”景观指为满足游人静态赏景和休息的需要,同时也是公园构图的中心和艺术主体,往往在公园中起点景作用,运用对景、框景、借景等手法,丰富园内景观。如景亭、水榭和舫。“动态赏景”景观主要是为满足组织游览路线和动态赏景的需要,并划分园内空间,实现仰景、俯景,远景、近景相结合,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点景”景观主要是指为了更好地体现湿地文化内涵,丰富湿地意境,以雕塑等艺术形式存在的湿地建筑单元。如表现农耕湿地文化的水井、辘轳等农业设施以及插秧、挑水、打渔等农业耕作场面,还有如表现“渔舟唱晚”、“桨声灯影”的船只,突出“濠濮间想”典故的游鱼和“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古琴等(表3)。
表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内容及方法
设计目标湿地体验景观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景观
设计内容
溪流、浅滩、沙洲、岛屿、叠水、瀑布
池塘、稻田水质净化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持“静态赏景”景观
湿地硬质景观
“动态赏景”景观“点景”景观
设计方法
地形改造,植物群落配置水文联通、放养鱼苗
潜流湿地、表流湿地,芦苇荡、香蒲丛乡土植物、稻田,留放枯木,食物招引
景亭、水榭和舫园桥、游廊和木栈道
景观小品
景观效果
自然景观多样性和人文景观哲理性
农业文明时期的田园生活地球之肾、天然的污水处理厂生命摇篮,物种基因库,动植物行为
精在体宜、巧于因借
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步移景异
渔舟唱晚、高山流水觅知音
4结语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发展湿地公园,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又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满足市民亲近湿地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行业,湿地学、生态学、心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美学等都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理论框架。笔者分析了当前湿地公园建设中景观设计方面的不足,明确了湿地公园景观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并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湿地公园不同功能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几个方面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为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今后,随着湿地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湿地保护恢复与湿地可持续利用技术的不断成熟,湿地历史
文化的不断挖掘,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也将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2][3][4][5][6][7][8]
国家林业局.LY/T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5.
崔丽娟,张曼胤,李伟,等.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评估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1(5):102-107.
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38(2):17-20.
王薇,李传奇.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J].水利学报,2003,34(8):117-121.
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18-23.
周建东,黄永高.我国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与方法[J].城市规划,2007,31(10):63-68.
王思元,牛萌.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以上海崇明岛西沙湿地公园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7):137-140.
但新球,骆林川.湿地公园规划新理念及应用——以东江湖国家湿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个人简历易忽略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