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发展史(3)

时间:2025-04-20

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史: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六十年代,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65年-1978年: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1978年-1990年:主要引进美国二手设备,改善集成电路装备水平,在“治散治乱”的同时,以消费类整机作为配套重点,较好地解决了彩电集成电路的国产化;1990年-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为重点,以CAD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关和北方科研开发基地的建设,为信息产业服务,集成电路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其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特征尺寸越来越小;(2)芯片尺寸越来越大;(3)单片上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4)时钟速度越来越快;(5)电源电压越来越低;(6)布线层数越来越多;(7)输入/输出(I/O)引脚越来越多。

3.集成电路发展趋势

随着集成方法学和微细加工技术的持续成熟和不断发展,以及集成技术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小型化、系统化和关联性的态势。

3.1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

自1965年以来, 集成电路持续地按摩尔定律增长, 即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数目每18个月增加一倍。每2~3年制造技术更新一代, 这是基于栅长不断缩小的结果, 器件栅长的缩小又基本上依照等比例缩小的原则, 同时促进了其它工艺参数的提高。预计在未来的10~15年, 摩尔定律仍将是集成电路发展所遵循的一条定律, 按此规律,CMOS器件从亚半微米进入纳米时代, 即器件的栅长小于100 nm转到小于50 nm的时间将在2010年前后。

3.2 系统集成芯片(SoC)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持续发展, 不同类型的集成电路相互镶嵌, 已形成了各种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 和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即oC) 技术。也就是说, 在实现从集成电路(IC)到系统集成(IS) 的过渡中, 可以将一个电子子系统或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从而完成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功能。SoC作为系统级集成电路, 它可在单一芯片上实现信号采集、转换、存

集成电路发展史(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