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Microsoft Word 文档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滦南县扒齿港镇中心小学
杨凤敏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 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 对周围环境中与圆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硬币、茶壶、茶叶桶,圆形纸片各一个;
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枚1元的硬币,一个瓶盖,一个圆柱形的物体,一把剪刀,三角板和直尺。
教学重难点: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直接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图形?
课件出示本节课课题--圆的认识
2、创设情境,
同学们,动物世界正在举办运动会,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动物运动会”? 让学生看课本2页的汽车比赛,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重点说一说喜欢的理由。
二、联系生活
1.观察实物,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哪个面是圆形的。
师出示硬币、茶壶、茶叶桶。
师: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样物品,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体的哪个面是圆形的?谁来边说边用手指一指?
学生观察,边说边拿着实物实际指出物体上圆形的面。
2.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鼓励学生举出其它实物。
师:刚才同学们实际摸了摸这些物体中圆形的面,你还能举出哪些物品的面是圆形的?
课件出示实物图片,他们的面都是圆形的。
三、探究新知
1.提出“用硬币、瓶盖或圆柱体在纸上描圆,并剪下来”的操作要求,让学生独立操作。
2.交流是怎样做的,指出剪的圆与物体的哪个面的大小相等。
学生操作描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做法,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把你剪出的圆给大家展示一下。
指名学生展示是怎样做的。对剪的比较圆的学生进行鼓励。
师:剪下的圆与准备的物品的哪个面的大小相等?
请学生实际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可以让学生把剪下的圆形纸片与物体上的圆重合一下。
3.提出“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的操作要求。鼓励学生多折几次。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剪下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地方再对折,再打开;反复几次。同学们可以多折几次,边折边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同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也进行操作。
4.交流学生的做法和折的结果,说说自己对折了几次,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操作的时候,老师也把一个圆形纸片对折了几次。谁来说一说你对折了几次,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出示课件,让学生明白这些折痕都是圆的对称轴。
5.课件演示,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字母表示。
概念出示后,学生齐读概念。
6.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圆的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四、课堂讨论
1.提出“议一议”中第1个问题,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先量一量,同桌再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2. 课件演示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及字母公式。
3.游戏:由半径说直径,由直径说半径。
五、尝试应用
1.让学生在书中独立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页,看试一试的第1题,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各圆中的半径和直径,谁来说一说,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学生说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说一说有些线段不是圆的直径和半径的理由。
2.试一试的第2题,让学生实际测量圆中几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测量的数据,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师:看试一试第2题,请同学们分别量出右面圆内几条线段的长度,并比较测量出的数据,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测量并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量的结果?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比较测量出的数据,你发现什么?
3.试一试的第3题。
教师说明根据“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这个结论,可以测量出一个圆的直径。然后鼓励学生同桌合作测量一元硬币上圆的直径。
六、自练反馈,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 )
2、选择题:
(1)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 )。
A.2倍 B.1/2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线 B.线段 C.射线
七、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