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物评价文章
发布时间:2024-08-29
发布时间:2024-08-29
结课作业
庆龄的刚与柔
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之一。身为国母的她,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她无疑是刚强不屈的;而作为一名女性,她又拥有着无尽的柔情。刚柔交织,像是宋庆龄生命中的主旋律,一同谱出了非凡的乐章。
刚的意志
宋庆龄刚韧的一面,从小就有所体现。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远至美国留学;也许这段独立生活的经历,更增添了她性格中坚毅的色彩。22岁时,她不顾父母反对,毅然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试想,放弃优渥的生活环境、背离自己爱戴的父母的意愿、忍受颠沛流离的种种困苦,如果没有一颗坚定刚毅的心,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呢?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宋庆龄为了减小目标,坚持让孙中山先撤退,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如此决绝,如此气度,实属难得。
1925年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丧夫之痛,把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牢记在心,坚守着她的革命岗位。她出访苏联、旅居欧洲,实地考察、研读著作,引领革命思想的飞跃。她决策明智果断、顾全大局,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搭桥铺路。当“宁汉合流”肆虐时,她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态度坚决。在坚持自己的言论自由的时候,她宣告:“使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监禁我。”在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时常奔波、面对恶势力,但她坚持着、坚守着。正如黎澍先生评价她的一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绝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宋庆龄忘了自己的女子之躯,而是以山一样的刚毅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有智谋、有担当。
柔的情怀
宋庆龄的柔情,在对儿童的关爱上,表现最为明显。她一生并没有亲生的儿女,她把自己的慈爱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她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发表《愿小树苗健康成长》一文,对孩子们的慈爱和希冀溢于言表。
作为一名女性,宋庆龄必然少不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在孙中山背后时,她细心的照顾他;他病重期间,她寸步不离、日夜守候;孙中山逝世后,她养了好多他喜欢的鸽子来纪念他。工作之余,她还喜欢绘画花卉、动物小品,喜欢弹钢琴,乐于下厨。这些点点滴滴都渗透出她的柔情和对生活细腻的态度。
邓颖超在《向宋庆龄同志致崇高的敬礼!》中称赞宋庆龄是“人中之杰、女中之杰”、“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读宋庆龄的生平事迹,能感觉到她的刚强;看她的容颜,又被她的柔美震慑。照片上的宋庆龄,有着一种难掩的美丽;这种美丽与年龄、外貌无关。她多是笑着的,温婉恬淡,眼神却是坚毅异常。当刚与柔在同一颗心中融合,就会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力量。这就是宋庆龄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