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5)

发布时间:2021-06-05

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阶段(2000年起)——第二次改革创新阶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矛盾逐渐显现,学校体育也与社会需要、学生需要不相适应,自2000年起,学校体育进行了第二次改革创新发展。

1、1997年,教育部组织“面向21世纪师资队伍培养和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其中包括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研究等,为学校体育改革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打下基础。1998年6月出版了《中学体育实验教材》1~4册,并开始进行实验。

2、2000年7月,根据实验结果,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体育课程正式改为“体育与健康”课,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同时出版,并在全国正式实行。

3、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研制和在实验区进行实验。这一改革标志着学校体育正式向素质教育接轨,真正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4、2002年,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向配套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浮出水面,标志着,学校体育将出现重大的变革。

5、2004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在全国实施,现行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和国家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将停止实行,标志着学校体育进行第二次飞跃。

总之,建国后我国的学校体育走过了曲折的发展道路,由模仿构建到第一次改革、到第二次改革创新,显示着我国学校体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加强。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学校体育的发展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各种特征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学校体育的自身规律,学校体育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特征(是与军国民体育、自然体育的主要区别) 学校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他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和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它总是具体、坚定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需要,表现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教育服务于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为社会建设服务,必须依据社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己任,担负起一部分教育职能,于德育、智育、美育密切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学校体育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适应社会政治积极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发展不平衡,人们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在学校的体育经费的投入与场地、器材设施的举措,学校体育师资的配备;学生的体育基础与体质特点;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