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班级: 姓名: 小组评论:
编制人:杨小亮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审批人:夏亚霖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秋兴八首(其一)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极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3.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
通过分析意象品味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体会悲秋的情怀。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写作背景”)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意义
渚( ) 萧萧( )下 繁霜鬓( ) 潦( )倒 浊( )酒杯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提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字音,读出感情)
1)你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有那些词语理解上存在困惑?(相互交流)
2)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2.再读诗歌,具体感知(分析研讨)
1)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寄寓了诗人哪些具体的情思和感受?
2)从颈联和尾联中我们能看到诗人怎样的境遇?
3)如何理解“艰难”一词?(联系课文注解)
4)“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又是怎样体现诗人的愁苦的?
5)著名评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来吗?
3.品读诗歌,深入感知
诗人如此悲叹自怜,是不是消极厌世的表现呢?(讨论)
练习案
1.赏析首联和颔联.
2.背诵这首诗
《秋兴八首》(其一)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
【导学重难点】 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意义
萧( )森 孤舟一系( ) 砧( )
玉露: 萧森: 丛菊: 寒衣: 急暮砧: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题目是什么意思?
“写作背景”)
2:结合注解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的内容。
3:诗中出现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带给你怎样的联想?(分句分组讨论)
4: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分析说明。
练习案
1.背诵这首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一课时)
【导学目标】
1.理解诗中塑造的昭君形象
2.掌握诗中所用技艺和手法
【导学重点难点】
1.理解王昭君的形象
2.深入理解杜甫在诗中的情感
预习案
一.走近作者,介绍背景(见《高效学案》P18“作者名片”和 “写作背景”)
二.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壑( ) 朔漠( ) 青冢( ) 省( ) 载( )
三.范读与齐诵
探究案
1.找出诗中点明感情的词语,并分析其有几层意义。
2.《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3.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5.“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练习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肃宗朝历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屡立战功。箨tuò,笋皮。帙zhì,包书的布套。
(1)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上一篇:三年级奥数兴趣班试题(8)
下一篇:3.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