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7)

时间:2025-04-19

4 灌浆孔的间距:对预埋金属螺旋管不宜大于30m;对抽芯成形孔道不宜大于12m; 5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孔; 6 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说明:6.3.6 浇筑混凝土时,预留孔道定位不牢固会发生移位,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为确保孔道成型质量,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本条对预留孔道安装质量作出的相应规定。对生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留孔道的灌浆孔及泌水管等的间距和位置要求,是为了保证灌浆质量。

6.3.7 预应力筋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表:6.3.7 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抽查各类型构件中预应力筋总数的5%,且对各类型构

件均不少于5束,每束不应少于5处。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注: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有超过表中数值1.5的尺寸偏差。

说明:6.3.7 预应力筋束形直接影响建立预应力的效果,并影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故对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条按截面高度设定束形控制点的竖向位置允许偏差以便于实际控制。

6.3.8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3.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2 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预应力筋;

3 内埋式固定端垫板不应重叠,锚具与垫板应贴紧;

4 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时应能保证混凝土密实并能裹住预应力筋;

5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完整,局部破损处应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紧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8 实际工程中常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成束布置,以全球施工控制,但其数量及排列形状应能保证混凝土能够握裹预应力筋。此外,内埋式挤压锚具在使用中常出现垫板重叠、垫板与锚具脱离等现象,故本条作出了相应规定。

6.3.9 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宜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说明:6.3.9 生张法施工中,当浇筑混凝土前将预应力筋穿入孔道时,预应力筋需经合模、混凝土浇筑、养护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得才能张拉。在此期间,孔道内可能会有浇筑混凝土时渗进的水或从喇叭管口流入的养护水、雨水等,若时间过长,可能引起预应力筋锈蚀,故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锈措施。

6.4 张 拉 和 放 张

主 控 项 目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